綠色發電 競爭得過石化能源?

文/戴定國 |2016.09.04
1338觀看次
字級

文/戴定國

為了保護我們「唯一的地球」,許多專家呼籲停止使用石化能源,因為石化能源是氣候變化的最大因素。最有效大幅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的方法,是找到更清潔的能源、發電方法:可再生能源。

必須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主因,是石化能源漸漸用光,變得過於昂貴。但這個觀點遭到反駁,認為石化能源遠超過想像的多。據估量,人類已用完一九八○年已探明的石油儲量,但現在探明的石油儲量比那時多。

可再生能源 供電不穩定

可再生能源要有取代性,前提是非常便宜,比煤炭、天然氣和石油更有競爭力。丹麥、德國和葡萄牙今年都宣布將實現由可再生能源供電。尤其是,太陽能發電已經變得便宜得多,電池板已很容易安裝。

但除了價格,可再生能源不夠穩定,如太陽能和風能,只在陽光照耀和刮風時提供電力。石化燃料卻能在人們需要的任何時候提供電力,這就是個巨大優勢。

石化燃料可在極小的空間中濃縮大量能源,非常適合運輸。目前發展的電動汽車不具備此競爭力,因為它需要特別大的電池,可能塞滿後行李箱,更會增加汽車重量。

專家表示,石化燃料用光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內也不太可能被取代。「然而我們必須完成能源的轉變,否則就可能遭遇災難性的氣候變化。」

石器時代結束 並非石頭用光

沙烏地阿拉伯前石油部長謝赫•亞馬尼曾提醒世人:「石器時代的結束,並不是因為石頭用光了。」環保專家解釋說,儘管石化燃料儲量可能是無限的,但大氣層安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有限的。

二○一○年到二○一五年期間,G20國家可再生能源發電占總發電量比例,從百分之四點六躍升至百分之八,其中七國的該比例超過百分之一。來自太陽能和風能的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例,已在五年時間內躍升逾七成。

德國制訂了向綠色能源轉移的「能源轉換計畫」,總發電量的三成六是可再生能源,七國中最高。英國、義大利和法國占比均超過一成九,澳洲和巴西分別達百分之十一和百分之十三。歐盟(EU)二十八個成員國為百分之十八。英國成長尤其驚人,去年占比百分之二十四,而二○一○年只有百分之六。

上述數據未包括水力發電,這種傳統電力需要豐沛水力,暖化而乾涸的河流、湖泊對其構成巨大威脅。無論如何,綠色能源在許多國家得到大力補貼,的確成長許多。

紐約時報專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極力讚揚德國,預期德國將成為歐洲第一綠色大國,應得到一座諾貝爾和平獎。弗里德曼指出,德國的「能源轉換計畫」給的條件極優厚,讓德國人毫不猶豫開始在家中安裝太陽能(或風能),而且自家屋頂產生的能源能夠賣出可預見的高價。

德國轉型 要影響頑固美國

綠色電價的初期補貼,高達數十億歐元,是增收所有人的電費來支付的。弗里德曼指出,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創造需求,壓低太陽能和風能的成本,把它們變成主流的、廉價的能源選項。

德國「能源轉型」的成功無可爭議。太陽能電價降幅超過八成,風能降幅為五成五。零排放能源跟石化燃料相比,是有競爭力的。德國綠黨指出:「德國能源轉型的最大成功,在於促進中國太陽能產業。」中國是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大國。德國若要更成功,就要影響頑固的美國。

能源阿拉伯之春 還很遙遠

不過,別被上述樂觀的世界趨勢瞞騙了。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國王政策研究所主席尼克•巴特勒的文章〈別指望世界向低碳經濟平穩轉型〉,標題就給眾人澆了一盆冷水。

巴特勒指出,期待能源結構平穩轉型是一廂情願,轉型可能在經濟和政治方面造成極大破壞。他以「阿拉伯之春」比喻能源轉型,前者未能帶來全面民主,反而造成各個動亂、分裂國家。強人倒台,只是被新的獨裁者取代。

巴特勒指出,能源結構轉型無疑即將到來,但其潛在影響將如「阿拉伯之春」的影響那樣,具有破壞性和危險性。我們應該準備好應對後果,而不是被一廂情願的想法所誤導。

各項綠色能源設施都可能是「鄰避設施」。鋪設太陽能面板需要大片面積土地,許多國家可能面臨徵地抗爭。風力發電的低頻噪音,讓人無法長期忍受。最乾淨的能源是核電,也是最不受歡迎的。

能源的「阿拉伯之春」,春天還極為遙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