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遊本栖寺

文/劉家馴 |2016.08.11
3962觀看次
字級
本栖寺一景。圖/本報資料照片
矗立園中的星雲大師銅像。圖/本報資料照片

文/劉家馴 圖/本報資料照片

星雲大師說過:「清風付與有緣人」,今夏,我這天主教徒因緣俱足,隨清風造訪了日本富士山下佛光山的道場本栖寺。

陪伴剛退休的先生出國散心,趁他與友人球敘,日本籍的司機高橋小姐說要帶我去一個「一定會喜歡的所在」。

只見她繞湖轉了又轉,疑似無路,不多時卻柳暗花明,像〈桃花源記〉裡的船夫,帶我進入一片令人驚嘆的優勝美地。

依山面湖的本栖寺,座落在富士山下本栖湖畔,屬於箱根伊豆國家公園內,占地一萬五千坪。園內松柏林立,花木扶疏,環境十分清幽怡人。

我和高橋未曾預約就私闖禁區,心中正忐忑著,迎面走來一位年輕師父。我們說明來歷,知因法師聽是台灣故鄉人,很客氣地帶領我們參觀園區主建築「華藏寶殿」。

道場狀如斗笠的外觀,樸實莊嚴,內部陳設全為地板,一塵不染;中央約三層樓高由頂到地,如寶塔型的四面佛像,方便信眾分區禮佛、禪修而互不干擾,設計得非常雄偉殊勝。

當下在道場參拜的我,似已脫離紅塵俗世,沉浸在語默寂靜中,心中平靜如無波湖水,暫時將所有煩憂放下、放下,不起分別妄想,執意只想留下、留下。

我「得寸進尺」的向知因法師要求能否暫留寺中,讓心情沉澱,我想寫點東西,高橋小姐長途開車的疲憊身軀也可稍做休息。法師爽快答應,留我們在接待訪客的大廳一角坐下。

面對大片落地窗前的綠茵坡地,松樹優雅地錯落道旁,十幾尊比著武功招式活潑可愛的石雕小沙彌,伴隨著中央矗立著衣袖飄揚、笑臉迎人的大師石像,彷彿和來客打著親切招呼,歡迎遊子回家。

來自天主教家庭的我,出生即由父母抱著受洗,在天主教幼稚園啟蒙,參加教堂的主日學、大小宗教慶典、耶誕節活動,一直是我成長的重要記憶。然而,離開家鄉北上念大學,即至畢業後進入社會,我的佛緣反而開始慢慢累積。

一位大學摯友,也是我結婚時的伴娘,畢業不久,就在佛光山皈依星雲大師成為佛教徒,繼之遁入空門帶髮修行,以講經譯經為志業。

在我四十歲出頭,離開如日中天的職場回歸家庭,心中徬徨失落時,認識了一位敬愛的大姐,她帶我去佛寺靜心感受;有一年隨她參加梁皇寶懺為我早逝的母親超度,當跪在大殿拜懺時,不知何故觸動我,竟痛哭流涕得不能自己。

我嫁入一個佛教家庭,入境隨俗拿香拜佛祭祖已成生活的習慣。隨家族為公婆送終在佛光山的松山台北道場做七,誦讀佛經;也和兄姐為父親的升天在天主教聖家堂獻上追思彌撒。這兩件事在我心中並行不悖,自然而不違背己心。

像我這樣的一個天主教徒,內心常把觀世音菩薩、聖母瑪麗亞視為同一人,有時也將母親的容貌與祂們重疊,那是我對「萬教歸於一宗」的認知觀點。不論進出教堂、寺廟,我都自在和喜。雖沒皈依,但成年後,我進出佛寺的機會多過教堂。也許,我的前世是個虔誠佛教徒吧!

夏日午後,清風徐徐自窗門吹入,我在紅塵中,紅塵中無我,在本栖寺的不動寂靜中,我彷若入禪。

咖啡香味將我拉回現實,我觀花、見樹、覽境、聞香,觀萬物莫不自得。妙聖法師知道我們未吃午餐,又親手煮了兩碗熱騰騰素麵,佐以園中梅樹醃漬的脆梅。高橋小姐和我享用這仙境中的美味,直說幸福難忘。

乘著歌聲的翅膀,我們向師父感謝與道別。手拿著〈本栖寺〉小冊子,封面有星雲大師的題詩:

春有梅櫻秋楓葉,

夏湖月夜映冬雪;

若人能到本栖寺,

自在解脫增福慧。

今年九月,我已與秋楓相約,本栖寺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