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顯影】 拈花微笑—洪根深

文/黃長春 |2016.08.02
1934觀看次
字級
〈拈花〉洪根深2013年創作。 圖/洪根深、雄獅美術提供
〈終日風塵半刻閑〉洪根深1980年創作。 圖/洪根深、雄獅美術提供
1996年,洪根深(1946~)攝於自宅。 圖/李賢文

文/黃長春

影像中的洪根深,正值知天命之年。他的微笑,流露出悲憫與智慧,是一種來自於對人間的深層關懷。

「一九七九下半年,我對水畫(水拓)技巧的山水作品,開始思索揚棄……與其從山水題材去關注或詮釋時代性、社會性,不如從人的本體(本位)去拿捏轉借更直接動容,況且人物水墨在當時幾乎是一片荒蕪,沒有台灣色彩。」(註❶)

是的!人稍遜於神,但具佛性,是萬物之靈,能以自由意志來選擇自己生命的方向。洪根深以水墨闡述其人道關懷的理念,描繪出社會底層的尊嚴面容。

在南台灣尚處文化沙漠,未設美術館的一九八○年代,他說:「文化脫離了本土性,充其量也只能等於是移植開刀,形成所謂的『櫥窗文化』而失去本質。」於是他積極鼓吹高雄文化史的建立、文化景觀的維護與開發、多元的文化機構,如美術館、圖書館、藝術學校及科系的設置;對於高雄的藝術文化發展,他貢獻卓越。(註❷)

二○○五年,他開始日日抄寫佛經。〈拈花〉一作(二○一三),一位手持野百合,全身綁著繃帶的傷者,雖不見其面部五官,但在清風徐來,衣袖飄逸,神清氣爽的情境中,觀者卻能同他嗅得花香,而自在微笑。

這是一幅既殘酷又美麗的人間實景,洪根深成功繪出「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剎那情景。

傾訴著人在生命旅途中,因種種痛苦試煉,所導致的累累傷痕,唯有在嗅得心中般若之花,所綻放的智慧馨香時,才能獲得痊癒,解開束縛的繃帶。

洪根深的水墨精神既扎根於本土,卻又能超脫於傳統與地方的局限性,就像是原生於台灣的野百合般,既深根於海邊的崖壁裡,卻又能突破土地的拘囿,而將沁人心脾的花香,御著海風,滿溢四方。

真正的美是超越國界與文化的,即使是西方人,亦能感受到洪根深畫作的生命力量。

〈拈花〉畫中的主角,亦像是《聖經》中解開殮布,死而復活的耶穌;當聖靈之風吹起,死者得以再次呼吸,獲得生命清新的氣息。此時的重生,不再是以前的老我,而是向上提升的新生了。

註釋:

❶引自洪根深撰,《春去花猶在:洪根深水墨人物1979~1980》之〈春去花猶在〉一文,新思惟人文空間,二○一一年三月,第五頁。

❷引自洪根深撰寫,〈向量的轉換──談提升高雄文化、環境〉,《雄獅美術》月刊第二九六期,一九九五年十月,第三十九頁。

參考書目:

洪根深撰,《殺墨2:洪根深選件展》,荷軒新藝空間,二○一四年一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