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作家 黃效文:紀錄奇幻仙境的變化

郭士榛 |2016.03.13
1740觀看次
字級
探險隊友在巨樹根下合影。圖/天下文化提供
書名:《文化腳印》 《自然足跡》 作者:黃效文 出版社:天下文化 圖/天下文化提供
書名:《文化腳印》 《自然足跡》 作者:黃效文 出版社:天下文化圖/天下文化提供
不丹女孩。圖/黃效文攝
雪地中的狐狸。圖/黃效文攝
黃效文探險時都在帳棚內生活和工作。

文/郭士榛 圖/天下文化提供

《自然足跡》、《文化腳印》是黃效文二○一四至二○一五年再度探訪台灣和鄰近國家的回憶,書中令人驚豔的是那一百多幅圖片,帶領讀者進入多數人一輩子都不可能造訪的「奇幻仙境」。

你見過掛在絕壁上的「懸棺」嗎?國際知名探險家黃效文,為了保存大陸西南境內已消逝民族「僰人」的「懸棺」文化,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帶領探險隊員將自己懸吊在四川麻塘壩獅子絕壁上,再將一根根新木條插回懸棺下代替原本的朽木,防止懸棺摔落。

因為探險,看到瀕臨損壞與絕跡的事物,讓黃效文投下心力做保存文物、動物保育等事蹟的例子舉說不完。黃效文認為,身為探險家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提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前文化部長龍應台曾形容黃效文有一種氣魄,「把自己給出去,給天、給地、給大江、給大海」,很像古時候的張騫,在那個時代敢走遙遠的路。

黃效文說:「我從小的願望並不是成為探險家。」出生香港的黃效文是家中獨子,從小因為調皮不愛念書,讓他父親感到很頭痛。直到他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攻讀新聞及美術,才是他人生的轉捩點,讓他日後有機會從事採訪工作,並當起業餘攝影師。

黃效文表示,三十年前,中國是個封閉的國家,而美國圖書館裡一些早期國外探險家探訪中國邊區的著作,充滿了誇大與錯誤解讀。偏偏黃效文的個性是喜歡探訪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一直想入中國偏遠地區進行探險活動。這份願望,到一九七四年他進入《國家地理雜誌》後才實現。三十年來他率探險隊,是以專業知識和先進設備,深入中國及邊境進行探險考察。

行程滿檔著作等身

日前甫出版的《自然足跡》、《文化腳印》並非黃效文出版處女作,而是他探險紀實系列的第十五和十六本書,當大家都驚奇他日日不同行腳,行程滿檔又忙碌,還可以著作等身。黃效文稱,他的文章都是探訪時立即現場寫,「若要留到日後再寫,會因為記憶改變而沒有現場紀實感」,因而他集結成書的速度自然就搶時效了。

《自然足跡》、《文化腳印》兩本書,很多都是二○一四至二○一五年他再度探訪台灣和鄰近國家的回憶,算得上是一位探險家、文化保護者、攝影師、旅行作家,面對人類與自然拔河中的人文關懷。書中令人驚豔的是那一百多幅圖片,帶領讀者進入多數人一輩子都不可能造訪的「奇幻仙境」。

其中《自然足跡》十七篇探訪紀實包括台灣的小琉球、綠島、蘭嶼等重要外島,以及日本、緬甸、北海道、不丹、尼泊爾、西藏、海南等地。以日本來說,黃效文表示,每年冬天他會到北海道,置身冰凍的自然環境中看鶴、海鷹和其他的野生動物,為了拍些可留傳的影像,黃效文常需要長時間冒嚴寒之苦,等待動物朋友的精采動作。

探險精神永遠不滅

《文化腳印》則是集結十九篇文章,都是遠征許多偏遠地區的所見所聞,黃效文指出,一九八四年他還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工作時,曾到過中國廣東少數民族瑤族,當時尚有一百戶人家,五百多居民,二○一五年黃效文想看看此地三十年的變化,再度重返瑤族村莊大掌排,卻發現村中已無居民,時代變遷,也影響了偏遠少數民族人們生活文化的改變。

兩本書都有黃效文細心觀察和他親身經歷的故事。由於他對於內在的探索,並不下於外在,往往能探入更具深度的話題,每本書都呈現他的探險精神永遠不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