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傳總裁黃明和 視病猶親 打造小地方大醫院

阮愛惠 |2016.03.04
4779觀看次
字級
黃明和二○一一年得到馬英九總統授勳。 圖╱黃明和提供
秀傳總裁黃明和 視病猶親 打造小地方大醫院 圖╱黃明和提供
黃明和最初執業,從只有三十床的外科醫院起步。 圖╱黃明和提供
從執業的第一天開始,黃明和視病人為尊。 圖╱記者阮愛惠
夢參老和尚曾送他一串佛珠,他日日戴在手上,長憶醫患情誼。 圖╱黃明和提供
黃明和與法國合作,在台灣設立亞洲微創外科中心,受到前法國總統沙科吉(中)讚賞。 圖╱黃明和提供

農曆年過後,二月十七日上午七時半,秀傳醫療體系總裁黃明和召開全體系八家醫院的聯合視訊會議。在彰化秀傳本院的主持下,包括台北、彰濱、竹山、台南市醫及高雄岡山等院區,組長級以上的員工,全員到齊。

秀傳是台灣e化很早,且很徹底的醫院,各院之間的視訊聯繫是家常便飯,彰秀更是每場醫療會議必視訊。但是,動員全體系各院的同步視訊,卻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透過螢幕上的六個投影,看得出分布在台灣各地的秀傳人,都有點興奮浮動,不知總裁葫蘆裡要賣什麼藥。

白手起家 30床起步

秀傳醫療體系由醫師黃明和白手創業,四十三年前,從最初在彰化只有三十床的「黃明和外科」,發展至今日三千六百床、員工六千人的龐大組織,蔚為中台灣私人醫院的標竿。

秀傳能崛起壯大,立基於黃明和高超的醫術和親切的診療態度;加上他與時俱進,不惜斥資添購最新儀器、吸收最先進技術,終於突破「鄉下小醫院」的格局,發展成綜合醫院並成立分院,後來更受到官方肯定,接手兩家公辦民營醫院,形成今日之企業版圖。

四十多年來,秀傳醫療體系守護著無數地方父老子弟,也創下不少「台灣第一」的口碑。黃明和在二○一一年得到總統頒發的「三等景星勳章」,確立了他在推展偏遠地區醫療、組織行動醫療團隊,以及積極照顧弱勢民眾的卓越定位。

近年來他雖已把經營權交棒給子女及醫界的後起之秀,也不再看診了,仍然天天穿著白袍,參與早晨的醫師會議、在各院區巡視,以同樣快節奏的思緒及講話速度,隨時作出大小指示。

這天,黃總裁召集幹部員工一大早視訊會議,並非一時心血來潮。原來當天是他的七十五歲生日,有些內心話想說。

數十年的執業生涯,有太多故事可說。也許要先從一個十位孩子中的么兒、如何在念彰化高中時,發奮考上台大醫科後說起……不過聽者免驚,故事並沒有落落長,高速率的總裁在二十分鐘之內,配合著十幾張老照片及數段標題,言簡意賅地就交代了他的大半生。

拚命三郎 成就事業

黃明和並不特別喜歡講古,只是他發現,事業體系愈大,同仁之間的情感愈稀薄,年輕一輩的員工,不是很清楚秀傳是怎麼走過來的;即使跟著他已二、三十年的老幹部,若非彰化人,也很少聽聞他說起,當年他將父親留下的老舊「華榮旅社」,改裝成「黃明和外科」,開完刀後醫護人員需合力抬病人,從二樓走下木造樓梯進一樓病房的過去……

父親黃秀傳過世之後,黃明和以父之名成立秀傳紀念醫院,並赴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醫術更精進、病患更多了,他還曾經「七天看二十一診」,等於不眠不休。當年他在台大拚到書卷獎、後來到美國攻讀公共衛生碩士等,都是用這種拚命三郎的模式,身為肝膽科權威,他卻任自己勞累到數度胃出血。

醫師立委 厚澤民生

地方醫療做久了,黃明和深感有志難伸,於是懷抱「在野為良醫,在朝為良相」的情懷,進入立法院擔任立法委員。以醫師立委的身分,他在九年任期內,推動社福、環保及醫療保險法案不遺餘力,催生了全民健保法、愛滋病防治法、癌症防治法等重大法案。

他更以「厚澤民生」的理念,在立院創辦超黨派的次級問政團體「厚生會」,這個組織至今仍有三十多位立委在其中,二十多年來持續發揮影響力。

投影片快速地切換,黃總裁連珠砲的講演辭中,想傳達的東西其實還有很多。同仁還聽得不很清楚時,他已經做了結語:「我的人生哲學就是:Do my best,要做就做最好的。醫療工作是濟世救人、卻也是腳踏實地的事業;我一直以美國『梅約醫學中心』(Mayo Clinic)為學習對象,希望打造秀傳為『小地方的好診所』,從『教育、研究、照顧病人』三個面向,營造優質的人文醫療院區,有朝一日,讓秀傳也成為亞洲的梅約,讓在地民眾能享受更完美的醫療和服務。」

仁心仁術 徹底實踐梅約精神

黃明和「視病猶親」的醫者情操,早年就很有口碑;至今,「以病人為尊」,也是秀傳體系高掛的宗旨。他打趣地說:「在台北,要部長級的病人才是VIP,我們這裡,符合『貴3333』之一的條件:來三天判斷不出何病、用藥三天沒好轉、病情跨三科、住院三十天以上的病人,院方就視為VIP,為他成立醫療小組來診治。」

黃明和長年照顧肝內(膽管)結石的病人,至今累積了三萬多名病人,這已是一位醫生能力的極限。「肝內結石是亞洲人特有的病,在台灣,比肝癌更普遍,三十多年前罹患率是百分之一,現在是百分之零點六。它處理不易,不去管它的話會變成肝癌,處理後每三、四年又會復發。因為不能根治,醫師的成就感不高;再加上健保給付不多,所以很多醫師不太喜歡做。我在台大教這一門課二十多年,還找不到人選傳承。」他感歎地說。

還好近年來秀傳發展微創手術,讓這類的手術變得更容易、更便宜,很多亞洲其他國家患者聞名而來。「別人不做我來做,這是我的特色。雖然幾年就復發,總比變成肝癌好吧!」他笑說。

黃明和的英文名字發音近似Mayo,冥冥之中和「梅約」的精神投合相契。在新春對員工的談話中,他最後以「使顧客獲得最大滿意及需求、努力實踐顧客的期望,以及認真解決顧客的健康問題」來期勉同仁,這即是「視病猶親」的具體實現。

慈悲喜捨 救人積福醫療無價

黃明和的兩位女兒近年來相當親近佛教,發心組織了醫療團隊,照顧出家法師的健康。黃明和本人的佛緣亦不淺,中國大陸高僧夢參老和尚在二十五年前即捨加拿大的醫院,專程到彰化來請他開刀。黃明和圓滿了老和尚的癌症手術,之後老和尚一年回診一次,不再復發,今年已一百零一歲。老和尚曾送他一串佛珠,他日日戴在手上,長憶這份情誼。

黃明和說:「各宗教的本質都是勸人為善,我認為很好。我們進行精神及心理治療時,也加入了音樂和宗教療法。我肯定宗教的力量能讓人的身體和心靈,更加健康。」

黃明和不算是佛教徒,但佛教教義中的「慈悲喜捨」,卻已內化為他的人生價值之一。他常說「有捨必有得」,剛畢業那幾年,他在台大醫院服務,那時有所謂「紅包文化」,他堅持只收紅包袋。「不能賺取不義之財。很多企業常常談如何賺錢,這是不對的;應該思考如何幫助別人。常有人對我說,買那麼貴的機器做什麼?如果只是為了救那幾個人,何時才能回本?什麼叫回本?我認為有救到一個人就回本了。」他說。

至於佛法中的「放下」,他更是掌握箇中三昧。「我也有很氣餒、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例如醫院發生醫療糾紛時,我會很生氣,但不至於到傷害身體的程度。我的健忘症是解除壓力的特效藥,所謂『施人甚勿念、受施甚勿忘』,我是受氣甚勿念,一下子就忘記啦!」

總裁非聖賢,自己也常有給別人氣受的時候。如果發現自己有錯,或者是罵人罵得太兇了,黃明和也會向屬下道歉。「以前要說『對不起』很困難,現在有Line很方便,寫完傳出去就不再看,也不覺得那麼丟臉啦!」他笑說。

與時俱進 秀傳締造無數第一

作為開業醫,黃明和有一個強力的特質,就是很敢花大錢買儀器和擴充設備,即使當他還在創業維艱的時期。「四十年前,外科主任的薪水才六千元的時代,我就花三百萬,買了一部東芝的遙控X光機,當時根本沒錢,只好分三十六期付款。設備是遙控的,拍攝時醫檢師才不會傷到身體。小醫院能有好機器對看診很有幫助!」他說。

後來黃明和常領先台灣醫界引進許多先進的儀器及技術,例如率先運用腹腔超音波與膽道內視鏡,做膽結石與膽囊摘除、膠囊內視鏡無痛腸胃檢查法、二氧化碳雷射刀、ROBOT超精微遙控手術機器人等。

數位時代來臨,秀傳醫療體系更橫跨實體醫院與虛擬健康網站,讓各醫院醫師能利用「雙向五一二」召開網路視訊會議,交換臨床經驗與病例討論。黃明和為了e化花很多精神和錢,用意只在於:「一個醫療人員只服務一個醫院太可惜,透過網路,我們用一整個醫療團隊的腦力,來幫病人服務!」

二○○八年,黃明和更投資數億元,與國際著名的法國消化系與癌症研究中心/歐洲遠距遙控手術中心(IRCAD/EITS)合作,在台灣設立亞洲微創外科中心。此合作案成功開創台法醫療合作的新紀元,同時也受到時任法國總統的沙科吉肯定。黃明和指出:「微創手術已成為外科醫師的必然技術,但從世界各地欲前往EITS受訓的學員,平均需等候半年。亞洲微創手術中心的成立,嘉惠不少醫師,從此不必飛越重洋到法國,在台灣就能獲得與法國同等水準的訓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