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出版家隱地 篤信文學教 守護實體書

阮愛惠 |2016.02.19
2459觀看次
字級
作家出版家隱地 篤信文學教 守護實體書 圖/記者楊祖宏、柯青華提供
一九九八年隱地遊聖彼得堡,請街頭畫家寫生留念。圖/記者楊祖宏、柯青華提供
隱地作品《我的宗教我的廟》。圖/記者楊祖宏、柯青華提供
隱地將自己的日記出版為《2002╱隱地》。圖/記者楊祖宏、柯青華提供
十年後,隱地又開始寫日記,出版了《2012╱隱地》。圖/記者楊祖宏、柯青華提供
四十年出版的八百種爾雅叢書,全在一張照片中。圖/記者楊祖宏、柯青華提供

文/記者阮愛惠 圖/記者楊祖宏、柯青華提供

成立於一九七五年、由作家隱地(柯青華)自第二年起獨力經營的爾雅出版社,於去年七月歡慶四十周年生日。當年與純文學出版社、大地出版社、洪範書店、九歌出版社,合稱出版界「五小」的爾雅,後來蓬勃茁壯,成為台灣文學出版品的金字招牌,陪伴無數讀者走過年少及青壯。

年屆不惑的爾雅,見證過台灣出版業的起伏興衰,而今走進紙本出版業生存極其艱鉅的數位時代,它的規模和現在的出版集團相比顯得更小了,然而它從創業伊始就高舉的純文學旗幟,至今飄揚。它不「小」,它是一株纖瘦且挺拔的長青樹,屹立在純文學的園圃中,標示著台灣文化出版的獨特品味。

曾榮獲二○一四年國家文藝獎的作家王鼎鈞,長年來絕大多數作品都交給爾雅發表。他認為爾雅創辦人隱地「始終以作家為朋友,以讀者為知音」的作法,正是文化人「一派細緻從容」的本色。

不變應萬變 爾雅40年

一九三七年次的隱地,回憶起去年爾雅四十年慶的心情,以「格外沉重」來形容。「我四十歲那年才創立爾雅。當時中年創業,戒慎恐懼。如果別人認為這個出版社走了四十年不容易,原因在於它的『不變』。有人批評我老頑固,說好聽一點是堅持,才能走過四十年的風風雨雨。」

但過去以「不變應萬變」的作法,至今卻面臨度不過的難關。數位科技徹底改變了人類的閱讀習慣,隱地喟歎地說:「完全不同的世界出現在我眼前。在這之前,我充分知道我的讀者在哪裡。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他們就是爾雅的讀者,我彷彿能看見很多小五的學生朝我走來。之後一直到大四,他們會離開一段時間,去就業、戀愛、成婚……等到成家了,就會再回來,成為爾雅另一群讀者。我出的書,只要擺在家中,父母子女都可以一起看,這也是從一九七五年創辦起,到一九八八年,業績穩定且一路上升的主因。」

那十幾年間,爾雅出的書往往代表暢銷書,超過十萬本銷量的很多,一萬本的比比皆是。那十多年間,曾有很多人來和隱地談,他們願出資當股東,要他擴大業務,但他都不為所動。他說:「當年和我一起創業的小型出版社,後來都變成中大型,甚至還變成數百人的文化集團,而我仍然維持在八個人的小規模,之後好像是被我鎖住了,不再讓其擴大。」

出一本好書 快樂心來源

一般人覺得很奇怪,因為爾雅有擴大的條件。只因隱地始終認為,他作的是一個文學出版社:「四十年來,從出第一本書到現在,我從沒改變過初心。我設定只為文學服務,只出版詩、散文、小說及它們三者的評論書籍,就算有一點超出,也都在藝術的範圍內,至今爾雅仍是一家文學出版社。」

在隱地的認定裡,文學出版社不應該是忙得不可開交,他想要的生活,是工作之時還有空品茶、下棋、喝咖啡的。「我辦出版社有我的浪漫,並不希望生意忙過頭。一旦擴大,光要把眾多員工的情緒維持正常,都不容易。幾十年來爾雅就是這麼小,但是定位鮮明。因為沒有擴大,營運成本不那麼高,我的壓力相對減小,這也是它四十年後還能生存的主因。」

在很多同業都已鳴金收兵、老友都在含貽弄孫的現今,隱地仍天天守著他的辦公桌,爾雅出版社也維持著一年出十五本書的頻率,平穩運作著。他說:「每天來上班,讓我感覺自己是個有用之人;對我而言,從工作中所獲得的快樂,是快樂的最高境界。作一本書的過程很快樂,作出來之後,很多人喜歡,或者從中獲益,那就更好了。所以現在我出書,不再去想能不能賺錢,而是我認定它是一本好書,就不後悔。」

與數位拔河 紙本不放棄

最近三年來,爾雅開始出現赤字,但以現在的時機,隱地認為這是正常。「出版社裡同仁都有些年歲,我關起門後,他們要何去何從?國父說:『有能力的人,服眾人之務,能力小的人,服少數人之務。』我這裡七、八個人,我也像國父講的,對社會盡一份小小的能力,對自己來講也較心安。」

紙本出版業的明天在哪裡?隱地說:「我清楚地知道,我絕對戰勝不了大時代、大環境。這是紙本書終將消退的時代,現在的情勢像在拔河,而我已經站在輸的這一方,九成九的贏面是在數位的那一邊。我明知會輸,卻沒有放棄,我不放棄的原因是,我還有一點力氣,拉拔拉拔,讓那邊不是不戰而勝。起碼,我盡我的力,讓紙本書的消失稍慢一些,因我知道紙本書的珍貴。」

爾雅是我的廟 讀萬卷書擁幸福

隱地有著非常虔誠的信仰,他信的是「文學教」。

他說:「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很好,人在迷失時,透過宗教找到寄託。而我從小因讀書,獲益良多,心靈感到踏實。所以我對文學書有著深厚的信仰,它就是我的宗教,爾雅出版社則是我的廟。」

民國九十年時,隱地出了自己的第二十六本書《我的宗教我的廟》,其中就有幾個篇章,細述自己在「信仰」裡的堅持;在自己的「廟」裡的心安和自在。他寫著:「在我的廟裡,我閱讀、寫作。書送進來、書送出去,自早到晚,……大家在廟裡進進出出。我們不燒香、不拜佛,我們只為書服務,我們全是書的朋友,為書而生,為書而活。」

只要坐在自己的廟裡,隱地就感到心安,心安即是幸福。「哪個人不曾煩躁失意?但如果我能定下心來,好好看完一本書,我整個人就能定下來。而我更大的快樂是看電影,只要有好的文藝電影,我絕對不會錯過。電影是我的大學,透過電影,我終身學習。我常說,不能走萬里路,總要讀萬卷書;不能讀萬卷書,就要走進電影院。」

信文學教的隱地,歸納自己的人生經驗,還是相信世間有「神」的存在。「我有一個切身體會,讓我相信有一種神叫『一日神』。這位神,會讓我的某一天,一整天都順利愉快;但也有另一位神,卻讓我從晨起之後,所有倒楣事都碰上了。有時今天快樂、明天悲傷;我常想,為什麼一天和一天之間的落差這麼大?一定有各式的『神』在主宰天地,包括主宰我每日的運氣。」

每當隱地感到健康、開心時,他就希望這位幸福神不要離去;可惜往往睡一覺之後,就碰到不一樣的神了。「當我意識到,今天碰到的是惹禍神、口角神時,我就告訴自己盡量安靜,躲在角落裡,不去招惹任何人或事,希望今天趕快過去,明天再來一個好神。總結來說,我所相信的神,也就是中國人所謂的『老天爺』。老天爺主宰世界,包括我的快樂。所以,每天晚上,只要能平平安安回到家,臨睡前,一定要感恩,謝天、謝地,更特別要感謝老天爺!」

人生座右銘 隱忍、自助、反思

隱地在他的自傳式散文集《漲潮日》中,曾深刻地敘述了他中學階段寄人籬下、時感飢餓匱乏的歲月。青少年時期的成長經驗,相當程度影響了他日後的處世心態。「我記得小學時期,總會在書桌玻璃墊下,壓著座右銘之類的文字。我人生第一階段的座右銘就是個『忍』字。老師總是訓誡我們『心上有一把刀』都要忍,那還有什麼事不能忍?現代的小孩要的是自由,誰還會想要『忍』?」他笑說。

到了高中時期,隱地又有不一樣的座右銘了。「我讀了〈阿Q正傳〉後,發現『阿Q精神』是魯迅送給苦難中國人的一份禮物。當窮人的欲望和現實,有一大段距離時,阿Q一下,就能把苦難度過了。我也有類似的心理,所以給自己訂了『精神生活向上比,物質生活向下比』的座右銘,這兩句話,用來衡量生活裡的物質、讀書等事,非常有用,讓我很平穩地度過,應該很不平穩的青少年時期。」

後來隱地創立事業,漸有成就後,年少時經歷的辛苦,一直在心靈深處提醒他:「站起來!你自己不幫助自己,沒有人會來幫助你!」

一直到現在,隱地都還有座右銘。他笑說:「不要以為勵志格言是青少年專用的,到了人生晚年,我還是常自我約束、自我勉勵。我目前常常用的這句話,來自我的好友、已故的藝術家、詩人楚戈,他生前常喃喃自語說:『我不滿意自己的滿意,我滿意自己的不滿意』,此話充滿哲思,我常用來檢視自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