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古今多少事 博物館一方天地 上

文與圖/邱國強、楊明珠、廖漢原、曾依璇、本報資料 |2015.12.20
1438觀看次
字級
被稱為「北京故宮」的紫禁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博物館。
1.「御木本五重塔」使用了上萬顆真珠,精緻程度令人驚艷。
2.「真珠皇冠II」由繁複精細的工藝技巧打造而成。
3.御木本真珠博物館最受青睞的展品「矢車」,是日本飾品史上的代表作。 圖/MIKIMOTO PEARL ISLAND提供
其館內旋轉木馬雕刻精細,獨具質成。
巴黎遊藝場藝術博物館中的通道,營造出歡樂燦爛的舞會氣氛。
猶太人遺物陳列在全美大屠殺紀念博物館。
本版專題節錄自 《全球中央》雜誌 二○一五年十二月號, http://www.cna.com.tw

文與圖/邱國強、楊明珠、廖漢原、曾依璇、本報資料

博物館可說是旅行者到每座城市參訪的必到行程,尤其是主題博物館,可讓人窺見某個特定時空下獨有的歷史、地理及人文風貌,增廣知識見聞。本周及下周的專題,要帶領大家走訪北京紫禁城、日本真珠博物館、巴黎遊樂場藝術博物館、莫斯科國家歷史博物館、巴西「大眼睛」國際藝術博物館及倫敦邱吉爾作戰室等知名博物館,不論其外觀或內涵皆有可看之處,千萬別錯過了喔!

中國 北京

走過六世紀

世界最大宮殿博物館

如果要談博物館,被稱為「北京故宮」的紫禁城,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博物館,而且整個博物館就是一座擁有近六百年歷史的古蹟,使它成為遊客前往中國北京的必到之處,幾乎沒有例外。

明成祖朱棣篡位後,將國都從南京遷往北京,並在永樂四年(一四○六年)下詔營建新都城及宮殿,翌年起展開長達十三年的興建,直到永樂十八年(一四二○年)才全部落成。

其中的皇宮,便定名為「紫禁城」,成為明清兩朝共二十四位皇帝居住及辦公之處,以及眾多后妃、太監生活的區域。

一九一二年民國建立後,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仍在紫禁城內居住到一九二四年十一月,才被軍閥馮玉祥趕出宮。隔年十月十日,紫禁城及留存文物全數畫為「國立故宮博物院」,開啟了紫禁城成為博物館的歷史。

這座超大型的古蹟博物館,面積七十二.五公頃,擁有四座城門,四周有護城河環繞。在城牆內,共有殿宇二千六百三十一座,而不是外傳的九千九百九十九座。

根據官方記載,北京故宮目前的文物總件數,多達一百八十萬七千五百五十八件。其中屬於中國大陸官方定義的「珍貴文物」有一百六十八萬四千四百九十件、「一般文物」十一萬五千四百九十一件、標本七千五百七十七件。而這些文物,都是明清皇帝的私人收藏品。

美國 華府

大屠殺紀念博物館 盼勿重演悲劇

「思考你所見到的」是華盛頓全美大屠殺紀念博物館入口的標識,告誡前來參觀的遊客,牢記人類史上慘絕人寰的篇章,避免悲劇重演。

二戰期間,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和歐洲反猶勢力集體屠殺超六百萬名散居歐陸的猶太人,這座位於大西洋另一端的博物館,完整訴說慘痛歷史。

全美大屠殺紀念博物館位於華府國家廣場,在自然歷史博物館、美國歷史博物館與國家航空博物館等系列熱門展場中顯得十分獨特。一九九四年開幕至今,吸引超過三千多萬全球各地旅客走進歷史的時空隧道。

館內有永久陳列與特展等各項安排,遊客走進博物館,可以透過文物陳列、場景重塑、影像與聲音導覽等服務,認識希特勒崛起、納粹橫掃歐洲戰場、猶太社區遭暴力焚毀、歐洲反猶勢力紛起直到最後種族洗清的大屠殺歷史過程。歷史殷鑑不遠,全球各地至今仍不時傳出屠殺事件。博物館的設立正提供了人們反思與學習的機會。

一九三○年代,二萬多名歐洲猶太人有感時局動盪,離鄉背井來到美國;二戰初期,近十萬名德國猶太人逃離納粹魔掌,橫渡大西洋尋求庇護;許多納粹集中營生還者,戰後也移民美國。時光流逝,口述歷史和文物保存刻不容緩,這也是大屠殺博物館成立的目的之一,以學術研究專業紀錄史實。

「如何留下他們的記憶」與「切勿重演悲劇」等主題性展覽,從個人故事與兒童的觀點等角度,探究歐洲猶太人當時面臨的生死危機,孩子們的文字繪畫忠實紀錄著殘酷的歷史。

前往華府旅遊與至紐約、洛杉磯等商業大城的活動大不相同,學習是主要目的。每年春假與暑假期間,孩童成群結隊穿梭在國家廣場兩旁的博物館,大屠殺紀念博物館是必到之處。遊客若有機會來訪,不妨沉澱心情,讓故事說話,越多人了解這段歷史,悲劇重演的機會也就越低。

日本 伊勢志摩

首座真珠博物館 工藝巧奪天工

女星奧黛莉赫本、英國王妃戴安娜等許多知名女人都愛代表純潔、品味高尚的真珠。在日本,美景無限的伊勢志摩就有一座「真珠博物館」。

伊勢志摩是日本人御木本幸吉(Mikimoto Kokichi)的故鄉,一八九三年御木本幸吉率先在相島(現在的真珠島)成功發明人工真珠的養殖,被稱為「真珠王」。

真珠島自一九五一年對外開放,從一九六一年起就有許多名人,包括英國、荷蘭、尼泊爾、約旦、西班牙等皇族造訪真珠島。一九八五年真珠島成立日本第一座真珠博物館,讓遊客從真珠的歷史、工藝、科學等領域的知識來了解真珠的魅力。館內的展示品包括世界各地以天然真珠製作的珠寶飾品,有許多獨一無二的珍寶。

最吸引遊客目光的,是女和服腰帶上裝飾用的帶扣,名為「矢車」的工藝品,為一九三七年巴黎萬國博覽會的參展品。此帶扣由鉑金(Platinum)、18K白金(White Gold)、養殖真珠、鑽石、綠寶石等十一種珠寶所做成,更能拆組出飾針、戒指、頭飾等十三種精巧飾品,充分展現日本職人巧奪天工的神技,是日本飾品史上的代表作。

一九七九年製成的「真珠皇冠II」也是美的焦點。以皇冠史上最輝煌時代─中世紀的拜占庭式皇冠為模型,參考古埃及法老王短劍鑲嵌粒金的工藝技巧,共使用七百九十五顆其他真珠、一顆十六公釐的真珠與十七個鑽石等材料,耗時一年又兩個月打造而成。皇冠上有些真珠未固定,呈現墜子狀,動起來波光粼粼,煞是好看。

第三件「御木本五重塔」,則是以奈良法隆寺的五重塔為模型打造的美術工藝品,一九二六年在紀念美國獨立一百五十周年的萬國博覽會上展示。塔的各層鑲嵌白蝶貝,上層九輪則由鉑金打造,整座塔用了一萬二千七百六十顆真珠。

此外,遊客還可到戶外觀賞海女潛水撈母貝的表演。御木本幸吉當年施行真珠養殖時,靠許多女性負責擔任潛入海中沉放與打撈母貝的工作。

法國 巴黎

遊樂場藝術博物館

置身過去美好年代

大約一百年前,巴黎正處於紙醉金迷的「美好年代」(Belle Epoque),當時的藝文活動百花盛放,突破性的科學理論和技術大量應用於生活,各階層人們頻繁出入於酒館、劇院等各種社交場合,至今仍是一個令人神往的時代。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遊樂園,就是一個「美好年代」的繁榮縮影,也是裝飾藝術、科技和工藝的綜合展示場。

當時的遊樂園主要以成人為對象,設施包括細緻雕刻的旋轉木馬、高速運轉的瘋狂單車、自動演奏的音樂風琴、機器人偶歌劇秀,還有現在仍很受歡迎的打地鼠,只是那時的「地鼠」是小巧可愛的木雕拳師犬。

在電力還不普及所有家戶的年代,遊樂園就已經利用電力來驅動這些設施。美好年代已逝,但巴黎遊樂場藝術博物館(Musee des Arts Forains)把這些設施保留了下來。博物館全年對外開放,但無論團體或散客,一律必須上網預約購票,不接受臨時進場,且一定會配置解說人員做一個半小時的全程導覽。

博物館庭園綠意盎然,加上老磚房和斑駁的木馬布置,營造出童話氣氛,平時也可供人包場舉辦酒會。

館內三個不同展廳,收羅古早樂園的多項設施。這些百年前的器材也都還能運轉,遊客可在導覽人員的帶領下乘坐,體會百年前富人的娛樂,還能細細觀賞這些設施的工藝,像是精緻的皮椅、木紋及雕花。

這座博物館屬私人所有,成人門票包含導覽為十六歐元(約台幣五百七十元),兒童則是半價,雖然比巴黎一般博物館稍貴,但如此特殊的體驗,在別處也很難擁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