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好物.呷好食 看世界小農經濟 下

文/鄭崇生、張若霆 |2015.12.13
1499觀看次
字級

文與圖/鄭崇生、張若霆

美國

白宮闢菜園 推在地良食生活

新牛津美語辭典(New Oxford American Dictionary)二○○七年選出「Locavore」為當年風雲字。由local(在地)與拉丁文vorare(吞食)的字根vore共同組成,指的是飲食選用在地食材的人。

要說美國Locavore的代表人物,當今白宮的女主人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當之無愧。

推廣健康、在地飲食,到推動校園與社區開闢菜園,蜜雪兒讓白宮不只有花園,她當起「綠手指」(Green Thumb)開闢了「廚房菜園」(kitchen garden),已見收穫也帶動風潮,成功讓第一廚房在開辦外賓國宴時,有了低碳又健康的佳餚。

這股「自己動手種良食」的風潮,也讓美國家庭開始告別速食、走向自家後花園,當起農夫自種蔬果。

在地飲食除了要推廣健康,也有低碳的環保概念,主張「善待自己、也善待環境」。在Locavore精神中,人們餐桌上所需食材應在一百英里(約一百六十一公里)的範圍就地取得,縮短運送距離,既是保鮮食物,也是減碳愛地球。這也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後極力推動重視「氣候變遷」的核心。

歐巴馬在政策上訴求國際合作,蜜雪兒則從尋常美國民眾生活經驗著手。

白宮菜園以天然、有機方式栽種,馬鈴薯、番茄、花椰菜、洋蔥、小南瓜與豌豆都曾成功豐收,後來還養起蜜蜂,出產「白宮蜂蜜」。包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不久前才訪美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都嘗過白宮菜園出品的部分良食。

安倍的太太安倍昭惠回到日本也養起蜜蜂,甚至傳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也受蜜雪兒的影響,在白金漢宮內種起蔬果,讓「在地良食」成為國際運動。

重視下一代

第一夫人帶學生種菜

曾抱怨華府密閉不透氣的蜜雪兒,不但在約一百二十平方公尺的面積中,找到生活在白宮能和陽光與土地接觸的快樂,更重要的是,她帶動社區、校園思考「良食」對美國下一代的重要性,影響力甚至遍及全球。

南草坪「種出」國宴佳餚,歐巴馬可藉機向外賓強調自己追求對抗氣候變遷的理想,第一夫人則帶頭讓「自種良食運動」成為她推廣「讓我們動起來」(Let' s Move)公益活動的一環,希望下一代也有機會體驗自己的食物自己種。

蜜雪兒戴著手套、捲起袖子,一鏟一鏟挖著。二○○九年開始在白宮動土,每年四月都有來自華府附近的學生和她一起種菜。在春天灑下種子,等待夏、秋收成,這已是白宮熱門的公眾開放活動之一。

另外,她和歐巴馬還辦起「兒童國宴」(Kids' State Dinner),推廣健康飲食。二○一二年,更出書推廣自己的栽種心得與健康飲食觀念,鼓勵父母重視下一代的健康飲食與生活。

蜜雪兒並非第一位在白宮開菜園的女主人,一九四○年代,時任總統羅斯福的夫人,艾蓮娜.羅斯福(Eleanor Roosevelt)曾發起「自家種菜運動」,當年的「勝利菜園」(victory garden)希望喚起美國全民動起來,助美度過二戰時期的難關。

貧富不均

速食挑戰小農經濟

有統計顯示,美國擁有全球不到百分之五的人口,卻消耗掉地球上百分之二十五的能源;美國民眾的食物在上桌前,食材平均運送一千五百英里;美國食品與農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平均占全美總排放量約三分之一。

對抗氣候變遷,白宮從各方面做起。蜜雪兒接下艾蓮娜的棒子,在白宮種蔬果,推廣在地農耕,但速食業是美式經濟快速席捲全球主要指標,大農商、農貿經濟更是美國經濟的重要支柱,要說蜜雪兒推廣在地良食自己種的觀念完全成功,並不實際。究其關鍵,還是在美國社會日益擴大的貧富不均。

健康飲食,在美國尤其難是廉價品。也正如紀錄片「食品帝國」中所描述,「肥胖與貧窮相關」,窮人沒有時間與金錢取得新鮮蔬果,速食仍是生活窮困的美國家庭負擔得起的選擇。

在地良食不是非得與昂貴「有機」畫上等號,但小農經濟要維持發展,對上連鎖型大超市的低價搶商機,對栽種、養殖者與消費者都是艱困挑戰。

要消滅美國下一代的肥胖問題,有獨棟住宅、前後有院的美國民眾可以試著自種自養良食,但美國貧富不均問題的惡化可有解?看似離題,卻又是良食能否更全面惠及大部分人的問題核心。

加拿大 時興農人市場 小農創造雙贏

加拿大安大略省霍頓山市(Halton Hills)的約翰及琳達.羅素(John & Linda Russell)夫婦,在自家後院經營家庭農場,種植草莓、李子、梨子、蘋果、番茄、黃瓜、花椰菜等蔬果。

他們種植的農產品完全天然,不用農藥。農產品收成後,只在自家前院擺攤販賣,不售給超級市場。春天的草莓與秋天的蘋果成熟後,還開放後院任民眾自採,收費公道。

由於產品天然,又沒有中間商的剝削,約翰及琳達.羅素的自營農場生意,從春天到秋天,始終興旺,慕名而來的消費者絡繹於途。

約翰表示,雖然安大略省的冬季長達半年,但他全年都十分忙碌。冬天時全省冰天雪地,雖無生意可做,但仍需照顧農場中種植的果樹,替它們修枝。

約翰及琳達.羅素的農場沒有像超市一樣的廣告,只在網路上介紹蘋果園的網站(Orange Pippin)上有地址登錄,及自己設在路邊的廣告看板,他們的生意還是做不完。

保護傳統農業

鼓勵小農發展

類似約翰及琳達.羅素這樣的家庭農場,安大略省不在少數,它的發源,實可以溯自二百年前。一七八○年,安大略省京斯頓市(Kingston)開設了第一間農人市場。隨著歐洲移民陸續進入安大略省,各地的農人市場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當時的超市尚不發達,故農人市場十分受歡迎。

一九七○年代,現代化的超市勃興後,農人市場一度沒落。為維持安大略省傳統農業於不墜,安大略省農產品暨鄉村事務廳(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ood and Rural Affairs)與安大略省農人市場協會(Farmers' Markets Ontario)合作,補助及協助研發私人農場,扭轉了農人市場沒落的趨勢。其他省分亦追隨安大略省腳步,積極鼓勵私人農業的發展。

一九九一年,在安大略省政府及農人市場協會的努力下,安大略省的農人市場,從一九八○年代的六十間不到,激增至約一百八十間。今天,由於食安問題,消費者情願多花一點車程,到鄉村地區的農人市場購買食品。農人市場強調天然、有機,讓人食的安心,故生意愈來愈旺,有的農人市場規模幾乎不輸超市。

消費兼踏青

帶動社區商機

農人市場愈來愈受人們歡迎,頭腦動得快的農民乃合作共赴市區內設立農人市場,方便城市消費者採購。即使如此,許多消費者仍願在周末或休假期間赴郊外的農人市場採購。一方面更相信私人農場產品品質,一方面全家也可藉此機會郊遊一番。

根據統計,僅安大略一省,每年農人市場的銷售金額即達六億加元(約台幣一百七十四億元),其漣漪效應,可為安大略省帶來十八億加元的經濟效益。全省約有二萬七千人直接與農人市場衍生的工作有關。

農人市場不但帶給消費者安心食品,其周遭的商業亦受益無窮。因為當消費者駕車赴郊區的農人市場時,他們也可能會在路上經過的商店停留,購買一些商品。故安大略省農產品暨鄉村事務廳推廣省內小農產品,亦連帶地推動當地社區經濟發展。

安大略省的小農經濟對年輕人亦十分有吸引力。由於家庭農場經營成本低,利潤不差,許多年輕人將之視為創業的第一步。待資本充足後,再自己開店當老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