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小百科】 華嚴原人論大義

文/曹郁美 |2015.12.08
1541觀看次
字級

文/曹郁美

本書為華嚴五祖、唐代圭峰宗密大師撰,旨在破除儒道二教的妄執,並評析佛教的人天善法、小乘法、大乘的法相宗、中觀學派之不足,最後攝歸於直顯一乘的佛性如來藏,以此為人類的終極理想。

為何「原人」?乃「窮究人之存在本源」義。按,古來「原」、「源」二字互通。

《華嚴原人論》共分五部分,簡介如下。

一、序言。略述本書宗旨及大要。

二、斥迷執。乃針對儒家的天命觀、道家元氣自然論提出質疑,例如「無德而富,有德而貧」如何解釋?

三、斥偏淺。這是以判教的方式對佛教宗派提出質疑,共分四個面向:

❶人天教。此類眾生說因果報應,但「誰人造業?誰人受報?」宗密認為此問題沒說清楚,則「雖信業緣,不達身本(雖然深信業力、緣起,但仍沒達到生命的根本)。」

❷小乘教。此類眾生執持自己身心為常住不變的實體,不能理解身心皆幻的道理。

❸大乘法相教(即唯識宗)。此類眾生認為一切外境均為前六識、第七末那、第八阿賴耶識所變現,並非實有。但因無明的覆蓋未能深切了知,故仍有煩惱妄想。

❹大乘破相教(即中觀學派)。此宗教義本說空寂之理,但仍有不足之處,如「都無實法,依何現諸虛妄?」宗密批評他們只知破除執著,卻未建立真如佛性。

四、直顯真源。宗密提出了心目中的理想:大乘顯性教。認為眾生皆有靈明覺性,只因煩惱妄想、智慧蒙塵而未能開顯真如佛性。故須「行依佛行、心契佛心」,必能尋回「原人」。

五、會通本末。宗密雖然以判教方式對儒與道、佛教四個派別有所批評,但又以「會通」方式給予包容,期達到三教圓融的境地。這也是本書圓滿的總結,以及宗密大師思想甚為突出之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