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絮語 走自己的路 都是佳作

文/方梓 |2015.12.07
2203觀看次
字級

文/方梓

大女兒九個月就會走路、會叫阿公;會走路是想捉爸爸手上的熊娃娃,而搖搖晃晃地走了好幾步路到爸爸的身邊;會叫阿公是每天外婆一餵飽她,外公就抱著她出去走走,外公一面抱起她,一面說:「阿公抱,出去走走走。」所以「阿公」是代表出去走走走的意思。

兩歲多她就會分辨《中國時報》與《聯合報》,這是她叔叔無意間發現的,每次要她拿報紙給叔叔,她總是能無誤地拿叔叔指定的報紙。我們猜她是以認圖方式來判別,而且《中時》和《聯合》的字數也不一樣。於是,我依圖像方法教她認字,三歲多她就能開始自己讀童話故事。她是兩個家族第一個孫子,兩個家族的人都認為她是天才兒童。

女兒三歲時,我幫她選擇的是開放式教育的幼稚園,這個幼稚園沒有教注音ㄅㄆㄇ,因此小學一年級開學一個多月,女兒覺得自己是個笨蛋,因為全班都會ㄅㄆㄇ(大家幼稚園就學過了,因此老師就沒有再從頭教起),只有她完全聽不懂。我想這是她人生中的第一個大挫敗。

從高一開始(或者是國中)到大學,大女兒的求學路跌跌撞撞,原因是她不想走在教育的體制內,只要三、四年就可以跨進大學,她走了好多年。這個從小被兩個家族誇耀絕頂聰明的小孩,好像應驗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情況。

現在大女兒在南部的某雜誌當主編,也在報紙雜誌寫些東西,生活算是很充實,然而,外公外婆總是擔心她是否可以養活自己,工作是不是很順利。不管是家族的長輩或世俗的認知,她成長後的發展都不算「佳」,因為她沒有爸爸的博士、媽媽碩士的學位,收入比二十五K好,但談不上高薪。

先生的學生碩士畢業後,回家鄉接替父母耕作,投入無農藥化肥的有機稻米耕種,今年第一次收割;另一位學生則回南部考上清潔隊員,日日跟著垃圾車。這兩位學生在工作閒暇之餘都致力地方文化、歷史的研究及推動。

詩人林德俊放棄媒體的高薪工作和作家老婆韋瑋兩人回到霧峰,在九二一地震全倒後重建的老家創立「熊與貓的咖啡書房」,是以在地文藝復興的期許,建造「霧峰的人文客廳,旅人的歇腳驛站」。這樣的抱負可以想見有多麼地艱辛。

多年前,更有留日碩士賴青松去當農夫。賴青松深具環保意識,二○○七年決定開始完全不使用農藥與化學肥料的自然栽培法,一個人照顧五甲大的地,種植出無汙染香甜的稻米,也將日本共購經驗帶回台灣,成立穀東俱樂部。十二年來,從宜蘭的深溝村僅有一家嘗試無農藥的水稻栽培,直到今年已有超過二、三十位的歸農夥伴,希望能「迎向慢島、開村、志願農的新時代」。

賴青松揚棄了「高學歷、好職業、高收入」的普世價值,轉而走向被一般人認為比較沒有出路的農夫,在十多年前想必大多數人都不看好。

這些年來,還有更多年輕人或中年人離開都會,投入家鄉或自己的產/事業,不管是在山裡及田裡種作,或是賣麵賣餅,以及製作傳統食品,都以維護自然生態、保育及傳承文化為出發點,為事業注入新生命,即使辛苦也認真而投入。

這些人以現今極度扭曲的功利角度,可能被認為不夠「優/佳」,若從理想和意義的觀點,他們絕對是極佳。從二、三十年前「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開始,幾乎所有的父母不僅要子女「小時了了,大也必佳」,而「了了」及「必佳」都得一定是「高學歷、高地位、高所得」,所做的事有無意義、價值就無所謂了。

工作價值的判定應該是建立在個人的興趣、發揮所長及成就感,不是用職位的高低及收入的多寡來衡量;其實,走自己想走的路都是佳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