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茶刀鋒戰士 南洋媳婦擔綱

 |2015.12.02
2561觀看次
字級
斗笠下的採茶女換了不同面貌,年輕新住民漸成主力,與採茶嬤開心工作合影。 圖/黃宏璣
不少採茶嬤使用指環式刀片,可直接套上手指方便使用。圖/黃宏璣

【本報南投訊】清晨六點不到,往南投縣仁愛鄉翠巒、竹山鎮大鞍等高山茶區的道路上,一輛外觀斑駁的四輪傳動客貨車走走停停,沿途一個個身穿花布衫的婦人鑽進車內屈身蹲坐,她們多數是嫁來台灣的南洋媳婦,準備上山採茶去。

包吃包住找嘸人

由於台灣採茶人力老化,這群南洋媳婦從過去的臨時工,慢慢成為專職採茶工,一上工,只見她們雙手食指纏裹上刀片,用俐落刀法征服一座座茶山。

南投是著名茶鄉,仁愛、信義、竹山等地產高山茶,魚池產日月潭紅茶、名間有四季春,鹿谷鄉更是凍頂茶原產地,鄉內七成居民以茶維生,但年輕人口外移,加上採茶工作辛苦,面臨採茶缺工問題,仁愛鄉曾缺工達三百人。

有茶農祭出日薪二千二百元,包吃包住還有專車接送,還是找嘸工,採收期前兩個月,還得先和茶班預約,各茶區上演「搶班」戲碼,採茶工不是七、八十歲的老婦人,就是年紀輕的南洋媳婦。

「嚓嚓」聲在茶園迴盪,越南籍四十二歲阮氏合嫁到台灣八年,原在台北餐飲店當女工,經同鄉口中得知採茶薪資豐厚,從都市轉戰高山。

血淚換來刀鋒手

阿合說,高山茶論斤計價,賺多少取決於速度,剛開始硬著頭皮使刀,銳利刀鋒劃過拇指或割傷另隻手,疼得眼淚直流,每天血混著淚,一周後上手,但雙手已留下數道傷疤。

來自印尼的林瑞娥來台逾二十年,足跡遍布魚池、仁愛等地茶區,初期不適應悶熱的採茶裝,意識下用手往額頭抹汗,忘了自己「掛刀」,結果血流滿面。

「熬過手勢落刀的辛苦,搶快才能賺得多」,魚池採茶班「快手王」越籍黎氏婷說,要快、狠、準才能賺到錢,一天最多曾採到八十斤,月薪逾十五萬元。

南洋採茶娘手腳快又勤奮,但求快難免失誤,有時三葉一心變成五葉一心,但在追求不缺工和產值狀態下,外配仍較本土嬤適合採茶。不過仍有茶園指定要本土的採茶嬤,靠細膩度,以質取勝。

本土採茶嬤凋零

「歹勢喔!錢歹賺,嘸閒呷恁開講。」

八十歲劉姓阿嬤揹著茶簍,彎腰專注開採,很用心話不多。劉阿嬤說,老了動作慢,外配採滿茶簍時,她採不到半簍,要不是「尪中風,囝仔賺嘸錢」,也想在家享清福。

鹿谷茶區在民國七十四年曾嘗試施行機械式採茶,但高山地形崎嶇、茶葉品種、茶園管理及採摘品質不一等因素,不到三年就淘汰。

鹿谷鄉農會秘書林獻堂說,機採過的茶樹因生長點平整易生細芽,細芽長出來的葉不符高山茶講求葉嫩、厚度足而平均等特點;而高山茶樹一栽三十年,透過人工採摘較能控制下次採茶季節,且茶樹留養狀況佳,優點無法取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