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國學勵志故事13 大禹治水

文/錢文忠 |2015.11.17
2081觀看次
字級

文/錢文忠

大禹治水的精神在中華文化傳統中,具有一種永久的、核心的價值。據說,大禹在新婚第四天後就離家去治水了。

第一次,是大禹開始治水四年後的早晨,大禹路過自己的家門,走近門口時,突然聽見孩子的哭聲,又聽見母親著急的罵聲。可能是孩子調皮,奶奶罵他兩句。按照常人來講,這時肯定會進去看看兒子和母親,但大禹沒有,他怕自己會惹母親生氣,所以第一次經過家門,他沒進去,反而轉身去治水了。

第二次,是他治水的六、七年後,大禹又一次路過自己的家。這次他登上家門口的小山,看見炊煙正在裊裊地升起,遠遠地聽見兒子和母親歡快的笑聲。大禹心想孩子長大了,也懂事了,所以也沒進家門,扭身又去治水了。

第三次,是過了三、四年後的某天晚上,大禹再次經過家門。當時,正好遇上大雨,大禹就躲在自己的屋簷下避雨,聽見母親對孫子說:「你爸爸馬上就要回來了,等他治完洪水,就會回家看我們的。」常人肯定就進去了,可是大禹沒有,反而更加堅定了他治水的信心,又回頭去治水了。

這就是民間傳說的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正是他公而忘私的具體寫照。大禹之所以得到後人很高的評價,主要是因他治水的方法和前人不同。在大禹以前,也有好多治水的人。怎麼治的呢?一是堵;二是塞。而大禹在中國的治水歷史上第一個採取了「疏導」的方法。他將好多河流的洪水,疏導到海裡,徹底解除水患。千百條河的洪水,被大禹用此方法解除了。

大禹的功績在後人口中相傳,大家以故事傳說的方式,表達對他的敬仰。

【原文】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國可得而食也。當是時也,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雖欲耕,得乎?(引自《史記·夏本紀》)

【譯文】開通汝水、漢水,疏浚淮水、泗水,將它們導入長江。這樣,中原百姓才能(耕種收穫)吃上飯。在那時候,大禹八年在外,三次經過自己家的門口都沒有進去,即使想親自耕種,能辦到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