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農藝系師生與農委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合作,以分子育種育成的新品種「台南十六號」,經過四個月細心照顧,昨天校長楊泮池帶領師生下田收割(圖/許正宏)。此品種是日本越光米與台農六十七號混血米,粒粒晶透米質優,京都大學力邀鹿鳴米到京都販售。
【記者林汝娟台北報導】台灣大學農藝系師生與農委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合作,以分子育種育成的新品種「台南十六號」,經過四個月細心照顧,昨天校長楊泮池帶領師生下田收割(圖/許正宏)。此品種是日本越光米與台農六十七號混血米,粒粒晶透米質優,京都大學力邀鹿鳴米到京都販售。
過去台灣米品種多來自日本,台大農藝系副教授林彥蓉、研究生陳正昇和台南改良場副研究員陳容坤合作,以基因型快篩選拔方式,結合日本越光米與台灣米的優點,短短五年半內,培育出台南十六號,是台灣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以分子育種成功的物種。
台南十六號公開後,讓日本學者稱奇,也好奇日本越光米混血後的口感。台大表示,分子育種可以提高作物抗蟲性、抗病性、耐旱性、耐高溫等,而且栽種時低肥料、低人力投入,又節水,可以讓農業永續發展。
昨天台大農場已經變成黃金稻海,台大校長楊泮池率領校內主管下田收割。在台大與彰化兩地收割的台南十六號,台大取自《詩經》〈鹿鳴篇〉呼朋引伴分享的意涵,未來將以「鹿鳴米」為品牌,在百貨公司、電子商務販售。
楊泮池說,台灣農產品是台灣的驕傲,京都大學已力邀「鹿鳴米」在京都上架販售,未來產量增加將擴大銷售至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