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文化例外」 對台灣的特殊意義

執筆人: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 |2015.06.05
5987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

日前,針對「文化例外」,文化部召開諮詢會議。立法院五月下旬通過《電影法》修正案,文化部的動向,或許是回應修法期間,外界對影音文化的期許。

「文化例外」有「安內」與「攘外」兩個面向。先安內,才能攘外。或者說,文化例外必須內外兼修,不會獨尊內,或僅拒斥外。文化例外就是說,文化勞務與內容表現,可以藉助市場,也不可能完全排除商品化。「可以市場」與「不能完全排除商品」,也就意味商品與非商品,市場與非市場,二者要能均衡,最好是各安其位、平分秋色。在商業力量太大的地方,就得用商之盈餘,貼補非商的部分,使其儘量往均衡點回歸。

歐洲聯盟至今仍有強大的公共媒體(包括廣播電視,如英國的BBC、德國的ARD都有兩萬多員工,年預算在新台幣二千五百億元之譜),這是「文化例外」,不能完全委任商業經營媒體的明證,電影也是。歐洲三十一國電影的直接補助在二○○二年約合新台幣五百億元,其中來自納稅人通過政府提撥的預算,僅占四成,其餘來自電影票房、電視廣告收入等。

因此,「文化例外」也是歐盟「攘外」的利器。不但一九九三年歐盟高舉文化例外,使世貿談判不能包括影音產品。

兩年前春天,美國與歐盟談判自由貿易協定,但法國堅持、美國導演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及德國導演溫德斯(Win Wenders)等人聲援,堅持兩岸若真要自由貿易,也不能包括影音文化。也就是說,歐盟二十八個國家,如果要優先照顧歐盟作品,並對他國設限,並無不可。

對於台灣,「文化例外」現階段的優先施用方向,在於「安內」,不安內,攘外難度會增加。

這是因為,我們的影視產業,特別是電影業積弱太久,虛弱到主張自己應該要有工作權的聲音,都相當微弱。很多人誤會,或說未能看到根源,而是看到現象的一個側面,並且不必然是關鍵的一個面向,自然也就未及於全豹。比如,當日參加文化部「文化例外」會談,曾經旅法多年的顧問說,由於法國人格外重視自己的文化,不但自豪,應該說是驕傲,因此對於美國文化敬謝不敏,於是表現為「排外」。他接著說,在台灣,能這樣嗎?言下之意,國人對文化認同隨便、不重視,說啥以文化例外對外設限呢?

不過,巴黎麥當勞速食店也很多,巴黎搞了歐洲「創舉」,早在一九九二年,就張開雙手,迎來迪士尼主題公園。與美國「同文同種」的倫敦,最快明年才會動工,真要開幕,最快都要二○二○年。今年初,憂心忡忡的麥當勞總店察覺,從去年七月以來,它在世界各地銷售額都在下降,十多年來僅見,但巴黎呢?「法國是麥當勞銷售量還在上升的少數地方之一」。

所以,與其說法國人或歐洲人特別重視文化,不如說他們的(視聽)文化有就業的、工作的、經濟的與物質的基礎,他們因為擁有相對足夠的視聽全職與兼差工作者,又有集體的工會或專業協會組織的運作,是以在爭取自己的工作聲浪中,捍衛了本地的文化表現空間,真正結合了自己的利益與社會的福祉。

近日以《聶隱娘》再次得到坎城影展肯定的導演侯孝賢,不但成就讓人快意,他也多次強調,台灣不能老是以為對岸市場自動有利於台灣,他的建議正好符合安內攘外、內外兼修的道理。侯導說,先要有視聽政策以法韓為師,再談海外商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