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世界 經典書店

文與圖/楊明珠、馮昭、林琳、黃貞貞、黃兆平、唐雅陵 |2015.05.03
1506觀看次
字級
倫敦 Daunt Books明亮的空間,讓讀者更能舒適的在書店內閱讀。圖/楊明珠、馮昭、林琳、黃貞貞、黃兆平、唐雅陵
代官山蔦屋書店被視為全日本最美書店。圖/楊明珠、馮昭、林琳、黃貞貞、黃兆平、唐雅陵
走進老上海復古風書店,令人有時空錯置之感。圖/楊明珠、馮昭、林琳、黃貞貞、黃兆平、唐雅陵
德國迷你書店老闆塞里克。圖/楊明珠、馮昭、林琳、黃貞貞、黃兆平、唐雅陵
倫敦Stanfords書店除了專賣旅遊書籍、地圖還有地球儀及旅遊相關物品。圖/楊明珠、馮昭、林琳、黃貞貞、黃兆平、唐雅陵
巴西文化書店內放有懶骨頭沙發,讓讀者自在閱讀。圖/楊明珠、馮昭、林琳、黃貞貞、黃兆平、唐雅陵

文與圖/楊明珠、馮昭、林琳、黃貞貞、黃兆平、唐雅陵

亞洲

美網站評選最美書店之一

日代官山蔦屋書店

代官山蔦屋書店(Daikanyama T-Site)被視為全日本最美書店,英國威廉王子也慕名造訪此地。

看似編織格子狀的白色建築物外牆,是TSUTAYA的第一個英文字母「T」的符號相連結成牆面,由三棟建築物的連結之間,擺設著大大的櫻花樹盆栽,讓人感受到春神來了,隔著落地窗,可以邊選讀書籍邊賞櫻。走上木質地板階梯,二樓的「Anjin」咖啡店飄來陣陣咖啡香,這裡也提供酒精飲料、餐點,可讓來客悠閒用餐並享受閱讀之樂,書櫃上擺著《太陽》、《domus》、《Vogue》等雜誌及工藝品,彷彿一座圖書館及藝廊。

一九八三年蔦屋書店成立於大阪府的枚方市,創辦人增田宗昭成立的宗旨是要「藉由書、電影、音樂提供人們生活方式」;二○一一年冬天,代官山蔦屋書店在東京成立,被美國娛樂網站「Flavowire.com」評選為全球最美的二十家書店之一,是日本唯一獲選的書店。

書店一樓有號稱東京最大規模、聚集世界最新資訊的「雜誌街」,還有人文暨文學、藝術、建築、汽車、料理等領域的書籍,另外,也有文具賣場、旅遊諮詢站,二樓設有電影、音樂作品區、孩童讀物區、餐飲區等。

書店北側設有許多特色專賣店,包括古色古香的餐飲店、相機店、自行車店、寵物店等,形成一座「代官山 T-SITE GARDEN」園區,假日可看到許多人輕鬆遛狗或在戶外喝咖啡。

老上海復古風書店

老闆大有來頭

名列上海十大清新書店的漢源匯(Old China Hand Style)是一家結合書香與咖啡香的實體書店,坐落在上海徐匯區。漢源匯除了保留本身獨特的「ART DECO」建築外貌,內部也注入ART DECO裝飾藝術元素。

漢源匯的老闆是大陸知名攝影家爾冬強,他的堂哥是香港知名導演爾冬陞。

早在一九九六年,爾冬強就在上海有「文化出版一條街」之稱的紹興路上,租下一家店面,開了上海首家咖啡茶座書店,既賣書,也提供閱讀、寫作與休閒的空間,這是漢源書店,亦即漢源匯的前身。

據上海當地人表示,當時不僅是上海,大陸各地的實體書店以國營的新華書店一家獨大,漢源書店這種新型態書店一開始並未獲認同,大約在二○○○年前後,漢源書店才漸漸門庭若市,成為上海的文化地標之一。

現今世界各國都面臨實體書店經營困難的問題,在網購盛行且租金高昂的上海,小型書店更難立足;但漢源匯盡力維持書店形式,踏進大門,迎面是擺滿書的一座扇形書架,書籍以藝術生活類為主,品項不多,而書架的背面更多是老上海風情的咖啡座,消費者可以一邊看書、品畫,一邊飲茶、喝咖啡。

歐洲

德國柏林「小書」店

袖珍精緻超迷你

鄰近柏林市政府的尼古萊區(Nikolaiviertel)仍維持老柏林舊觀的行人徒步區,這裡並非熱門觀光景點,卻經常看到國際觀光客,因為這裡有歐洲僅此一家的迷你書專賣店。

六年前在此開設迷你書店「Minilibris」的塞里克(Falk Thielicke)說,迷你書是指長、寬及厚度都不超過十公分,而且不需要用放大鏡,肉眼就可以閱讀的書。他展示店裡最小的迷你書,是一套四本《聖經》的摘錄,放在比香菸盒還小的紙盒裡,每本書看起來比一般郵票還小;不過翻開書頁,真的不需要放大鏡就可以閱讀。

書店出售的迷你書有五百多種,從文學、歷史、宗教、藝術、運動及旅遊書到食譜,五花八門。塞里克表示,迷你書也是很吸引人的禮品,裝在壓克力盒裡郵票大小的《愛情書》,不同頁面印了七種語言的「我愛你」,相當受歡迎。

店裡出售的迷你書多半是德文,也有些英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和法文的新版書;Minilibris和萊比錫的出版社合作,也編製旅遊及運動等一般大眾會有興趣的迷你書,例如介紹柏林的文集和女子足球專輯。

塞里克還有一本「世界上最小的書」,只有二點四Χ二點九公分大的微米書,內容是二十六個英文字母的精緻圖繪,必須用放大鏡才能檢視,這件珍品在塞里克的定義裡不算是迷你書;塞里克指出,其實在人類有文字以來就有便於攜帶的文本;在柏林的亞洲文物館有一片大約四千年前的石刻,Minilibris店裡就擁有這片石刻文的複製品,同樣也只有一般郵票大小,令人歎為觀止。

兩家知名旅遊書店

長駐倫敦上百年

位在倫敦市中心的柯芬園,一家名為「Stanfords」的書店,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旅遊專賣書店,除了旅遊書籍、地圖還有地球儀及旅遊相關物品。

創辦人史丹福在一八五三年觀察到大英帝國迅速擴張,加上民眾嚮往出國旅行,決定開設倫敦唯一的地圖專賣店,先在當時書店雲集的查寧閣路上開店。

史丹福為了強化書店的地圖權威地位,派遣一組調查人員繪製第一個最完整的倫敦地圖,並出版一系統的大型世界洲際地圖,受到高度肯定。爾後史丹福的兒子史丹福二世繼承事業,並於一九二六年出版第一個汽車道路地圖,受熱烈歡迎。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書店曾遭德軍轟炸,經營權轉手賣給菲立普父子,成為英國最專業的國際旅遊地圖書店,現在位在柯芬園的旗艦店每年有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已成為愛好旅遊人士必訪的書店。

另一家以旅遊書起家的書店,則是「Daunt Books」,在倫敦有六家分店,最知名的是位在市中心高級商圈馬里波恩主街的分店。這家專為書店興建的建築物原本是古董書店,一九九○年被銀行家丹特買下,改名為「Daunt Books」,並改賣新出版的書籍。

馬里波恩分店是精緻的愛德華式建築風格,共有二層樓,內有長排橡木書架長廊,盡頭是鑲花的玻璃,屋頂採可透光玻璃,配上木頭地板,充滿濃厚的書香氣息。書店販賣不少旅遊書,也經常邀請作家座談。二○一○年成立印刷部門,不僅出版絕版書籍,也編印新書,除了文學作品,也有非文學類的書籍,正因為店家挑選書籍獨具慧眼,深受書迷喜愛。

Daunt Books是倫敦客十分珍愛的書店,屬於獨立經營,沒有其他連鎖書店濃厚的商業氣息。在書店的角落閱讀,讓人暫時忘卻倫敦城市裡的喧囂,感受書中黃金屋的美好。

美洲

書店紅到出T恤

紐約觀光客最愛

紐約市除了「大蘋果」稱號外,還有一個別稱:「不睡覺的城市」!它的五光十色,讓紐約深具特色,而有特色的書店更是不勝枚舉。就地理位置而言,紐約獨立經營且有特色的書店,似乎逐「校」而居,包括在上西城靠近哥倫比亞大學或下東城鄰近紐約大學附近,當然也有不少位在藝術氣息濃厚的格林威治村及蘇活區等。

「Three Lives & Company」 是格林威治村街角一家溫暖迷人的小書店,由三位熱愛閱讀的好朋友共同創立。或許基於地理位置,除了蒐集名人傳記和回憶錄,還有一些以紐約為背景的作品,包括同性戀主題作品、小說、紀實文學、詩歌等等。

「The STRAND」是一家位在下城百老匯大道上頗具名氣的書店,店內各類書籍雜誌堆得比山高,包羅萬象、無所不包,價格又實在,印有「STRAND」的T恤更早已是觀光客必選物品之一,不少人說它不僅是書店,還是城市的象徵。

「Mysterious Bookshop」也位於下城,距離華埠不遠一家專營懸疑小說的書店,書店裡,環境出奇安靜,讓人有些怕怕的,而曼哈頓西十九街上的「Idlewild Books」則是一家專門為旅者開設的旅遊書店。

另外紐約也有不少舊書店,像位於蘇活區的「Housing Works」二手書店,宛如一座老式的小型圖書館,各式書籍雜誌皆有。

另外,報導紐約大小事的網站「gothamist.com」,曾列舉紐約十大最佳書店,其中五家位於曼哈頓,五家在布魯克林區,而皇后區最近也出現一家獨立且有特色的書店。

書店放置懶骨頭

巴西人躺著看書也可以

巴西擁有四百六十一年歷史的聖保羅,是一個人文薈萃、文風鼎盛的城市,同時有多種語言族群融入,讓城市呈現出豐富多元的文化,將歷史、景觀與現代和諧地融於一體。在這裡,幾乎所有人都可以找到身心靈所需的所有東西。

可做為聖保羅文化地標的書店不多,但各具特色,其中有幾家書店在當地市民的心中占有獨特地位,甚至超越地域性,吸引巴西其他地方和世界各地遊客的眼光,如專賣二手書的「福列里舊書店」(Sebo Fleury);聖保羅雙展覽館內的藝術圖書專賣店「胡同書店」(Livraria da Travessa);聖保羅商業大道包利斯塔(Avenida Paulista)國家大廈內的「文化書店」(Livraria Cultura)等。

文化書店在巴西多座城市設有分店,聖保羅總店創立於一九六○年代,已成為當地的重要文化觀光景點。書店特色之一是空間寬敞,甚至設有懶骨頭沙發區,服務品質佳,提供圖書種類齊全,多達近二百萬種書目,同時兼售雜誌、音樂CD、唱片、DVD等,被指為巴西最大的書店,其中藝術圖書類更單獨闢出一家專賣店;網路文學與網路遊戲是書店的另一強項,與時下流行趨勢緊密地結合。

(本版專題節錄自《全球中央》雜誌二○一五年四月號,http://www.cna.com.tw)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