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閱讀時光看見文明

文/翁智琦 |2015.04.18
2317觀看次
字級
《老海人》圖/稻田電影工作室提供
《老海人》圖/稻田電影工作室提供
《晚風細雨》圖/稻田電影工作室提供
《晚風細雨》圖/稻田電影工作室提供
《世紀末的華麗》圖/稻田電影工作室提供
《世紀末的華麗》圖/稻田電影工作室提供
【閱讀時光】系列免費觀賞訊息 3/29起 周日上午10:00 國家地理頻道播出 4/11起 周六晚間10:00 台視頻道播出 5/08起 周五晚間11:30 公共電視播出

「閱讀時光」將十部台灣文學小說作品,改編成影像作品,讓觀眾「看見」文明。每部影像作品包含二十分鐘的劇情片以及片末五分鐘作者介紹。除此之外,「閱讀時光」網站也放上每部作品的五分鐘紀錄片。

這十部小說作品分別為:〈世紀末的華麗〉、〈蛾〉、《晚風細雨》、《老海人》、〈行走的樹〉、〈後來〉、〈冰箱〉、〈大象〉、〈降生十二星座〉以及〈送報伕〉。本文僅選取其中三部介紹。

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

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在文化評論家詹宏志看來,幾乎是預示了一個新的文明。故事描述模特兒米亞住在上世紀八○年代的台北頂樓鐵皮屋,她是一位「相信嗅覺、依賴嗅覺記憶而活著的人」。她不斷體驗時尚的華麗衣裳,與不同男伴、女伴交往,和已婚男人戀愛。米亞對所有人都有「情」,但是她不「愛」。

頂樓加蓋是她的都市洞穴,她深居其中,用各種感官營造物件的迷宮。當最後結尾說:「有一天男人用理論與制度建立起的世界會倒塌,她將以嗅覺和顏色的記憶存活,從這裡並予之重建。」朱天文自己曾提過這是對胡蘭成的「報仇」,然後她也承認,沒有想到這篇小說也因而重建起自己的王國。

《世紀末的華麗》由沈可尚改編,他的確用影像記錄了米亞的狂放與悲傷,然而,由於小說本身注重一種時代感十足的氛圍,影片則營造不足,顯得米亞的性格幾乎是缺乏社會背景的。此外,作家朱天文對導演沈可尚的「再創作」顯然充滿包袱與陰影,觀眾不停仰賴朱天文的文字去輔助影像敘事,沈可尚對於文學與政治社會之間的互相關連始終不夠凸顯。

劉大任《晚風細雨》

劉大任《晚風細雨》由〈晚風習習〉與〈細雨霏霏〉集結而成,小說充滿感時傷逝的況味,述說外省三代的離散鄉愁。導演安哲毅將影片改編焦點集中在主角與父親身上:主角與父親的最後一次旅行,是返回離開近四十年的老家。那些童年對父親的種種仇視,在看見眼前這個年邁老人哭倒在祖墳前,抱著大妹痛哭後,也看見自己。隨著深藏在父親心中的祕密揭曉,終於知道:父親終究只是父親。

安哲毅以火車象徵時間,以不斷行駛的火車與祖孫三代的對話串穿不同時間段,使人想起侯孝賢《戀戀風塵》。相較於沈可尚的作品,此片的時代感顯然較強,然而,離散的複雜情感或許受限篇幅,未能在影片中完整呈現。

夏曼.藍波安《老海人》

夏曼.藍波安《老海人》以不同達悟族男人名字為篇章去描述族人的故事。導演鄭有傑選定〈洛馬比克〉為改編主角。一九六七年,十五歲的洛馬比克和初戀情人洛伐特許下承諾:妳先去台灣工作,等我去和妳會合。然而,他的父親卻因為族人飽受漢人欺壓,不准洛馬比克到台灣念書。因此,洛馬比克和洛伐特硬生生地被分開了。十年後,洛馬比克在富岡漁港和洛伐特巧遇,但她卻已有了一個家庭。

鄭有傑的改編,我認為是「閱讀時光」中最成功且最鮮明的創作,短短篇幅便說出達悟族文化認同被撕裂的故事。影片演員表現出色,編劇也將經濟發展弱勢、文化邊緣特性都一一點出。更精采的是,鄭有傑結合蘭嶼當代議題。影片中看到族人的失落與瘋狂、核能的衝突、超商的矛盾,此外,尚有文化保存的危機問題。〈老海人洛馬比克〉不僅互文社會,也互文鄭有傑在《10+10》裡頭的自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