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機器人有智慧

 |2015.04.18
706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除了服務類機器人外,中國的工業、特種、軍用機器人,甚至是醫療類的機器人也在快速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二○一四年世界煤炭產量是七十九億噸,中國產量接近一半,達三十八點七億噸,全部來自一萬一千個煤礦、五百八十萬名煤礦工人。

如果按三班作業,等於每時每刻都有近兩百萬人在地底下作業,如何安全生產一直是煤礦業的難題。

大陸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楊棟樑說:「安全生產最根本的還是要靠科技、靠機械化……現在很多發達的國家,危險崗位,比如坍方、爆炸、易燃易爆的崗位,很大程度是機器人操作。所以,我們要抓住機械化、自動化不鬆手。」

醫學界也開始引進人工智能機器人。

上海數學中心首席專家、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特聘教授馮建峰透露,復旦大學許田團隊正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合作,開發中醫人工智能機器人,不僅將原本依賴醫師主觀判斷的中醫把脈診斷技術精準化,還將分析知名的中醫師所累積的經驗,傳承上一代的中醫智慧。

不必再為複診辛苦奔波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專家馬蘭告訴中新社記者,上海市政府已將腦科學與人工智能列為該市重大科技項目,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此外,上海浦東醫院日前也透露,中國第一台遠程醫療機器人「衛護」正式落戶該院。在全球醫師組織支持下,「衛護」將到浦東新區大團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幫助需要的病人。

據了解,「衛護」遠程醫療機器人主要有「醫醫」、「醫患」兩大模式。「醫醫模式」可以指導社區醫師進行教學查房、臨床技術培訓等;「醫患模式」則讓醫師與病人可無縫對接,相當於醫院派了位醫師在病人家裡值班。

有了這台「衛護」,浦東醫院的醫師只要接上無線網絡,在世界任何地方,透過電腦、手機或平板,即可遠程遙控和驅動千里之外的機器人,為病人做檢查、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不僅偏鄉地區的病患,不必再為複診辛苦奔波;專科醫師也無需再頻繁穿梭於病家、醫院之間。

這台「衛護」有著一張大圓臉,身材苗條,高約一百二十公分,攜帶方便,具有自動充電功能,一次充電,可使用十二個小時,體內裝置有電腦系統,可解讀、接收和傳輸各種信號;同時安裝有攝影機和螢幕,可智能對話;底部萬向輪可按照主人(病人或遠程醫生)意願自由移動,主人也可用操縱桿近距離或遠程控制機器人頭部的螢幕和攝影機角度。

醫師可以透過該機器人觀察病人,向病人詢問病情;病人也可通過螢幕看見醫師,詢問病情。上海浦東醫院院長余波認為,這種機器人將幫助醫院解決醫師資源不足的問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