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光 肝臟移植存活率世界第一

 |2015.03.30
1173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全台約有兩百多萬人為B型肝炎帶原者,若不幸罹患肝衰竭、猛爆性肝炎等,僅能由肝臟移植延續生命,台灣對換肝研究甚深,更是全球肝臟移植存活率最高,堪稱台灣驕傲。

高雄長庚醫院院長陳肇隆表示,台灣換肝五年存活率為百分之八十二,美國則是百分之七十八,在所有器官移植中表現優異。台灣換肝存活率特別高原因,包含健保制度與降級治療技術,他笑稱,或許「使用筷子的民族比使用刀叉的民族,雙手更靈巧。」

陳肇隆指出,健保署對肝臟移植有明確規定,二○○六年前使用的是米蘭標準,即單一腫瘤不超過五公分,多發腫瘤不超過三個、最大不超過三公分,才可以肝臟移植;二○○六年後放寬標準,改適用美國舊金山加州大學(UCSF)標準,單一腫瘤不超過六點五公分,多發腫瘤最大不超過四點五公分,讓更多的肝癌患者可以接受移植手術。

第二個原因,是高雄長庚正在發展的「降級治療」,也就是經動脈血管栓塞,或是射頻消融,讓腫瘤縮小到符合標準,再做移植,十幾年來,經過降級治療成功的個案,大多沒有復發。

陳肇隆說,自有外科歷史以來,都是在病人身上動刀,但捐肝者則是在健康的人身上動刀,可能的傳染病、容積需求、肝臟大小等都需經過精密計算,對外科醫師是很大壓力,須確保捐贈者安全,美國就曾發生過捐贈者死亡案例,帶來不信任,台灣至今都未出現捐贈者健康受損情況。

「活體肝臟移植技術要求較其他器官嚴格,但在免疫上反而較寬鬆。」陳肇隆指出,只要血型符合,例如O型可給所有的血型,AB型只能給AB型,都可進行肝臟移植,國人接受度高,常在門診看到換肝者帶著兩、三位家人一起評估。隨者藥物進步,即使血型不符也可肝臟移植,只是可能增加一成器官排斥風險。

台灣肝臟移植技術揚名海外,至今已訓練逾二百五十位來自世界各國的肝臟移植醫師,新加坡換肝醫師有一半以上都在高長受訓,中國大陸過去可用死囚器官,今年開始不再使用,發展活體肝臟移植成為必須,許多醫師慕名來台灣學習,更多肝癌的治療趨勢,收錄於「醫界九大權威:癌症真的能預防」新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