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台灣學生懶惰 籲培養新人才

 |2015.03.20
1089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長年旅居在大陸北京的楊振寧,對於大陸學術發展快速、世界大學排名崛起屢屢超過台灣,認為除大陸資源多、經費集中,另一方面是大陸有很多貧窮的農村孩子,想靠教育翻身;台灣城鄉差距變小,貧困的環境改善,台灣學生卻顯得「懶惰了」。

他建議,台灣的大學必須維持自己的傳統,包含「有形的建築」、「無形的人才」,才能保有優勢;另外也要留住能帶領頂尖研究的大師人才、培育新人,「如果十年前後都是同樣的人在做事,那是很嚴重的警訊」,一定要培養新人,研究才能往前走。

楊振寧說,全世界學術機構都同樣面臨老化問題,以物理系來說,一個機構的物理系能走到世界前十名,代表四、五年間有兩至三名可以領軍的教授,「但十年後若還是同一批人,研究一定就不行了。」

曾在北京清華大學任教的楊振寧觀察兩岸三地學術發展,認為台灣、香港、大陸的教育方式都是「訓導、接受型」,而不是歐美的「啟發型」,因此學生都有「唯有讀書高」的風氣;但近年他和北京的教授聊天發現,現在重點大學中,表現好的孩子多數是來自鄉下的學生,而不是城市的孩子。

楊振寧說,早年台灣經濟發展時,造就許多傑出人才,但現在已經沒有這樣的農村環境,學術環境變好,但學生反而因此懶惰了;因此,近三十年來,台灣的科學研究雖有很大進展,但是大陸的進展卻更大。

對於台灣人才近年屢被挖角至大陸、港澳,楊振寧說,大陸地大、錢多、資源多,台灣當然難以抵擋,但大陸學術研究也因「錢太多」,動不動就好幾億的經費,學術研究只能一股腦兒導向「能賺錢」或是「只想把錢花完」,對學術研究反而是負面的效果。

對台灣憂心人才外流,楊振寧反倒樂觀表示,荷蘭也是小國,但科學研究非常成功,每年都有人才被吸收到英國、德國、美國,但荷蘭始終堅持學術傳統,從來不擔心沒有人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