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登佛光山 解析君子之道

 |2015.03.07
2092觀看次
字級
高希均教授(左)盛讚余秋雨,並感謝佛光山星雲大師(右)蒞臨。
余秋雨試圖引領聽眾找回內在價值的歸屬。圖/人間社記者陳碧雲

【本報高雄訊】文學大師余秋雨昨赴佛光山分享「君子之道」,他指出,中華文化的君子之道在台灣體現得特別好,且與佛教融合之後,更加昇華。大家如果能體悟到佛教中的「空」,不管名嘴如何口沫橫飛,又何需當真、憤怒?

余秋雨、馬蘭伉儷這次到佛光山,剛從澳洲返國的星雲大師,親自到高鐵站相迎,讓余秋雨驚喜不已,余推崇星雲大師正是展現君子之風的佛學家。

余秋雨應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邀請,昨在妻子馬蘭陪同下赴佛光山發表演說,他以「慈悲智慧.行君子之道」為題,解析中華文化的核心思維,言談精闢,誠如在他著作中為「君子之道」所下的註腳—省思現代社會的浮誇,找回內在價值的歸屬,現場座無虛席。

余秋雨在演說中也呼應時下這股扭曲的「名嘴風」,他表示,佛教中有「不避」的思維,淺白來說,一切的擁有並不屬於你,一切的災難也不屬於你,既然什麼都不避,那就來什麼、解決什麼,不要天天想著評論、控訴。而一切既空,心就清朗、超脫,那名嘴說得口沫橫飛,又何需當真?

談到「君子之道」,余秋雨歸結是中華文明的核心思想、最大公約數,是種集體人格的展現。概括來說,君子之道是「成人之美」、「周而不比」、「拒絕極端」、「風而雅」。

新一波人文省思

他說,成人之美,是每日每時都可以做的小事,對象不拘親友,也能是不認識的人。「周而不比」是不因為黨派、教派之分而產生仇恨,比如一打開電視,就看到有人把對方罵得很兇,傷害他人人格到幾乎滅亡,這就是比而不周。此外,拒絕極端、行中庸之道,能自保,還能救人,余秋雨舉例,攀登高峰時行在道路中間、而不是懸崖峭壁邊逞英雄,並不影響及「高度」。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盛讚余秋雨,每次訪台都激發新一波人文省思,他點出,台灣經濟有所成長,失業率也降到比新加坡、南韓低,所得已不是兩萬二而是四萬二。儘管社會仍有很多的欠缺,但文明社會「不能只講壞的,不講好的」。

《君子之道》書摘

對中國文化而言,有了君子,什麼都有了;沒有君子,什麼都徒勞。

做個君子,也就是做個最合格、最理想的中國人。

我一直認為,中國文化沒有淪喪的最終原因,是君子未死,人格未潰。

做人,是永恆的起點,也是永恆的終點。

君子之道,因為與人人有關,所以能夠代代感應,成為有效遺囑。

如果要把君子的品行簡縮成一個字,那個字應該是「德」。因此,「君子懷德」,是君子之道的起點。

德是什麼?說來話長,主要是指「利人、利他、利天下」的社會責任感。

凡是道德,便應成風;凡是君子,便應成風。

任何人在任何時刻都有選擇做君子的機會,那是一種「水滴石穿」的修練。

君子之責,無非是求人和、世和、心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