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行走 夢回姆祿山

李瑞騰 |2015.01.21
1516觀看次
字級

文/李瑞騰

朋友邀我今年夏天去一趟吉隆坡,我盤算著活動結束走一趟砂拉越,古晉和詩巫當然要去,能不能到北邊的美里,再上姆祿山國家公園,可能還得努力創造機會。

我常想起上世紀末的砂州之行。我們經沙巴亞庇機場飛美里,轉搭十幾人座的螺旋槳小飛機,上世界奇景姆祿山。

上山的時候大約是中午,午餐後帶著手電筒和雨衣出發,走進熱帶雨林。我們將走一條長達三公里,材質相當好的鹽木鋪成的,懸空搭起來的步道,去探尋極具特色的山洞。

我想起砂拉越詩人吳岸的〈摩鹿山〉和田思的〈姆祿山組詩〉。

他們兩位都住在古晉,田思是一位中學老師,吳岸曾經被關入集中營很長一段時間,當年也是很激進的青年。吳岸在詩後註解:摩鹿山在砂拉越內陸,山上有世界最巨大的地下洞穴和神祕的洞群,內有無數珍奇的動物和植物,現已開闢為旅遊區。

田思稱「姆祿山」,組詩先寫鹿洞蝙蝠,再寫朗洞鹽木橋,第三寫風洞鐘乳石,第四寫清水洞。後面有註說:姆祿山為砂拉越最著名的旅遊勝地,位於美里省瑪林瑙河上游,擁有世界上最長的山洞系統與天然隧道。其山洞總長度估計超過五百公里,已開放的有鹿洞、朗(蘭)洞、風洞、清水洞等。

鹿洞沒鹿,有數以萬計的蝙蝠。當我們快走到洞口時,裡頭一片漆黑,撲鼻而來的味道讓人窒息,十分難聞。我們走了進去,每個人都摀著鼻子,而蝙蝠的排泄物隨時會掉下來,因此要小心翼翼,不過那天身上的衣物已經亂七八糟,倒也無所謂了。這種蝙蝠只約三寸長,每到傍晚五、六點時分,成群結隊飛出洞口覓食,蔚為奇觀。

朗洞全是栩栩如生的鐘乳石,奇形怪狀,進入時彷彿走入幻境,絕美圖象難以形容。風洞也是鐘乳石洞,有風徐徐,故名。

進入清水洞之前,要攀登約兩百級的石階,洞底有溪,可以泛舟。洞內有石筍曰少女石,並有罕見的單葉植物,洞壁鐘乳石多成鯊齒狀。不過這裡有很多已經死亡的鐘乳石。我們看不見下面的溪流,進洞之後,人在溪流的上面,河流在我們腳下。入洞口之處,導遊說,這其實是當地原住民在人死之後,丟屍體的地方,可以想見尚未被開發成公園時,其景象何其可怕,但是我們現在已經看不到了。

這組詩寫得很好,其中〈鹿洞蝙蝠〉前段:「從煙囪式的崖頂洞穴/倏地升騰起一股裊裊的炊煙/那煮著落日的黑爐風門/紛紛揚揚地噴出點點的煤屑。」炊煙、黑爐、風門、煤屑意象群,整體營造出蝙蝠的黑和灰暗的情景。而第二段所講的就是形容蝙蝠從山洞中飛出來盤旋的形狀,詩人的筆下,形、聲、意兼備。

田思另有一首〈夢回姆祿〉,一開始他使用了犀鳥意象,砂拉越是犀鳥之鄉。此詩首尾連貫,是否真的夢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對姆祿那種深刻的愛。

不管怎樣,我遲早會再去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