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別培養出啃老族

執筆人:莊淇銘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 |2014.12.23
2369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莊淇銘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

教授未來學多年,持續呼籲政府及社會要正視啃老族現象,因為啃老族會啃蝕家庭經濟及國家經濟。啃老族又稱尼特族,源於英國;意謂「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Education or Training」簡稱「NEET=尼特族」,泛指不升學、不就業也不進修的三不青少年。日本直接取NEET的發音翻成尼特族,香港則稱為「雙失青年」,亦即失學兼失業的青年學子,台灣稱為「啃老族」。

啃老族有其時代背景,其父母多為戰後嬰兒潮世代,社會整體及個人經濟能力屬於中產階級以上。由於少子化趨勢,父母多半願意支持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即使孩子畢業後賦閒在家,父母亦願意扶養。尼特族現象多蔓延在經濟進步國家的年輕一代,「尼特族」的「人際關係」不佳,社會適應力差,耐性不足,對未來充滿不確定等問題。一旦不願進入或重返職場,賦閒在家中愈久,就業競爭力愈漸薄弱。

二○○一年日本尼特族有十六萬,二○○六年已高達六十萬。當時,日本前首相小泉一郎對此現象憂心忡忡,他擔心尼特族再成長下去會拖垮日本的家庭、社會及經濟。台灣尼特族在二○○六年是十七點七萬,今年則標高到四十七點二萬。隨著台灣步入少子化高齡社會,一旦擔任國家競爭力的年輕青少年陸續加入尼特族行列,不加入生產的行列反而回家「啃老」,將對個人、家庭及社會甚至國家經濟都造成巨大衝擊。是以,政府及家庭都必須正視此一「問題」。

有朋友問:「為什麼會形成啃老族?」回曰:「造成啃老族的原因不少,有好幾個研究生跟我進行尼特族的研究論文,在此討論重要的原因之一,即家庭教育。」父母親還停留在農業社會及工業社會的家庭教育思惟,認為照顧小孩要照顧到「成家立業」,這個思惟在「農業社會」形成。然而,農業社會十六至十八歲就結婚了,像台南市十六歲就舉辦成人禮,要為自己人生負責了。反觀現在三、四十歲不結婚的人相當多,父母繼續農業社會的思惟,當然會讓兒女在未成家之前又過多的依賴。再加上少子化,讓父母過於呵護,小孩物質供應不虞匱乏,逐漸變成溫室的花朵,這又造成較封閉,與外界疏離,遇事容易退縮。這種現象,都會讓尼特族在知識社會失去競爭力。對於尼特族現象,許多家長常說,「家裡只不過多一雙筷子」。子女沒工作,依然可以「家裡蹲」,反正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在父母親的保護傘下,儘管不景氣,「啃老族」也不會挨餓受凍。父母一旦不願放手,反將造成尼特族的不思振作。這就是說,尼特族是父母錯誤的思惟所培養出來的。

我經常受邀演講啃老族,不少次演講後,有些來賓帶著泛紅的眼眶跟我說:「我的小孩就是被我培養成啃老族的。」碩士畢業、博士畢業後就是不工作,在家打電腦玩手機,等吃飯。在此要指出的是,如果家長在小時候就能培養小孩正確的人生觀,讓小孩清楚的知道,最慢大學畢業後就要為自己的生活負責。

小孩在成長的過程,會審慎規畫自己,且強化其責任感,因為他們知道,最慢大學畢業後,就必須靠自己生活。不少家長聽我演講後已改變教養小孩方式且得到良好成效。

希望透過本文能傳達給更多的家長,造成更顯著的改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