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和菓子達人 吳蕙菁:堅持最初的夢想

採訪報導/杜晴惠 |2014.11.16
3586觀看次
字級
為期十天的「高雄二○一四國際書展暨全民閱讀‧蔬食博覽會」於今日圓滿閉幕,期間民眾在書香、蔬香包圍的氣氛下,露出了滿滿幸福的笑容。「唐和家」創辦人吳蕙菁也參與這場盛會,她受邀至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雙閣樓為民眾做和菓子體驗教學,報名的民眾將現場擠得水洩不通。圖/聯合文學提供
吳蕙菁十一月九日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雙閣樓教和菓子製作,參加的民眾露出幸福的笑容。圖/人間社記者如輝
為了推廣和菓子而開課,幽默的吳蕙菁在北投文物館的教學課程大受歡迎。圖/聯合文學提供
具有歷史與知名度的和菓子老店店招,堅持手工和不囤貨,是吳蕙菁在日本工作過的地方。圖/聯合文學提供
吳蕙菁說經營兔子屋的瀨山妙子(左二),是唯一付她薪水又教她做人處事的貴人。圖/聯合文學提供
《揉美的力量:吳蕙菁和菓子》 作 者:吳蕙菁(Emily) 出版社:聯合文學 圖/聯合文學提供
吳蕙菁在日本參加比賽的師走(指十二月)作品。圖/聯合文學提供
吳蕙菁在日本參加比賽的師走(指十二月)作品。圖/聯合文學提供
吳蕙菁在日本參加比賽的師走(指十二月)作品。圖/聯合文學提供
吳蕙菁在日本參加比賽的師走(指十二月)作品。圖/聯合文學提供
万兩 /聯合文學提供
寒樁 圖/聯合文學提供
水仙 圖/聯合文學提供
初雪 圖/聯合文學提供

為期十天的「高雄二○一四國際書展暨全民閱讀‧蔬食博覽會」於今日圓滿閉幕,期間民眾在書香、蔬香包圍的氣氛下,露出了滿滿幸福的笑容。「唐和家」創辦人吳蕙菁也參與這場盛會,她受邀至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雙閣樓為民眾做和菓子體驗教學,報名的民眾將現場擠得水洩不通。

南下佛館前,吳蕙菁在北投文物館接受專訪,為的是她從日本學成、花十年時間歷經創業、思索,終於完成的一本融合和菓子歷史、藝術之美與個人奮鬥心路歷程的書:《揉美的力量—吳蕙菁和菓子》。

專訪中,吳慧菁一如書中的章節順序,為記者講述和菓子的歷史,「隨著佛教傳入日本,唐朝的製菓技術跟著遣唐使影響了日本。」她笑著說,自己的網路商店取名「唐和家」,就是因為和菓子原本就是中國的產物,從唐代傳入日本,「現在我從日本將它帶回家。」

感佩日本職人堅持

原先屬於中國的藝術,經過千年演化卻在日本發揚光大,日本職人的堅持與執著,總是感動著無數台灣的民眾,喜愛的程度無法以「哈日」或「瘋日本」的簡單詞彙來形容,也難怪每年赴日本觀光的旅客中,小小的台灣民眾人數卻總是名列前茅。

吳蕙菁說她喜歡和菓子,起因於在長達六、七年的平面設計工作中,喝咖啡與品嘗糕點成了她紓解工作壓力的精神食糧,不知不覺被櫥窗裡美麗造型的甜點吸引,最後走進烘焙教室,享受著DIY樂趣,最後報考國家丙級烘焙執照考核,業餘的她居然收到合格書,開心之餘,起了轉行的念頭。

「當時美術設計的工作實在太累了,」吳蕙菁說她已經三十三歲才下定決心脫離原本的舒適圈,實在是受環境所逼。就這樣,當時只會背五十音的吳蕙菁一月決定赴日,三月就以觀光簽證就學。她說,當時應屆的同學,她並非唯一的外籍學員,有兩名韓籍學生無法克服語言障礙而放棄,她在班上年齡大同學兩倍,能持續學習,宛如奇蹟。

寫書過程當作療癒

當工作成為一種「信仰」,不再只是「為五斗米折腰」的層次,那麼即使歷經艱辛也能熬得過去。吳蕙菁說,回台創業,從零開始,期間遇上許多的挫折,但她沒忘製作和菓子的初衷是「贏得客人的笑容」,這樣一句看似非常普通的話語,吳蕙菁卻真心相信。

她在書的〈自序〉寫道:「從我開始架設網站分享唯美的和菓子開始,到我穿著和服四處開設體驗課教學,目的是希望所見之人、所到之處皆是歡笑。雖然花香傳千里,但是一心不離根,看似最冷門的行業,綻放第一朵花之後,反而有種如入祕境、尋得獨門祕笈的喜悅,單純的動機卻帶給我無限的動力,每每開始著手設計新款式的菓子時,就已經預見大家被和菓子融化的表情,還有什麼比這更令人有成就感呢?」

其中還提及出書的起心動念,「對我而言,寫這本書是為了對自己走過的故事做一個交代,然後分享出去。而那些故事不論好壞,都是有價值的,對人、對我都是有幫助的。寫完了、放下了,我將瀟灑地繼續下一部劇本!」

對於讀者而言,或許能從吳蕙菁的奮鬥故事中獲得平淡生活的激勵作用,但對吳蕙菁個人來說,則成了一種療癒,「寫書進入末段時,常常寫到觸景傷情之處,把之前沒時間處理的情緒,利用寫書療癒了過去。」她說。


撐起點心王國
先當付出的那一個

吳蕙菁說,和菓子在日本人心中不只是點心,更是一種藝術,每一顆菓子都經過思維的創想,蘊含著製菓者始終如一的熱誠。在學習過程中,她了解和菓子起源於禪宗「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下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看天吃飯、隨著節氣製作當季的食材養生,深深了解大自然運算所有動植物的精密法則,在大自然的保護之下,我不禁顯得相形卑微,並用此尊敬的心情看待上天賜予的食材,誠心地製作與天同工的食物。」她在書中寫道。

看著近日接連發生的食安問題,吳蕙菁說,唯有將提供好食材的人結合在一起才有力量,她組織「中華製菓文化交流學會」,希望能提升台灣餐飲人才的文化美學素養,推廣自然農法食材,教育餐飲人選擇食材的觀念。她說這個學會的宗旨很簡單,「只是想有個美妙的心情,有個安心的食物,有個美好的關係,有個健康的身體,有個希望的未來,看看我們能為別人、為自己做些什麼,別光只是等著獲得,先當付出的那一個吧!」

吳蕙菁說,近兩年來她上了將近三千人次的體驗課,發現台灣民眾真的很愛和菓子課程,於是萌生回饋社會的想法,她想著,如果穿著和服出現在鄉間國中,一定會在孩子的心中留下驚喜與歡樂的回憶,長大後也能懷抱著夢想看待人生。從十月開始,第一站到全國最偏遠的金門烈嶼國中;第二站到宜蘭吳沙國中,目前她的回饋之旅才剛完成第四站新竹香山國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