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愁予 宇宙遊子終歸鄉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2014.11.09
5231觀看次
字級
在個人的詩文展之前,鄭愁予於國立台北大學圖書館留影。圖/中新社
一九六○年十二月,美駐華大使莊萊德舉行酒會慶祝《中國新詩集》英譯本出版,與入選詩人合影。左起鄭愁予、夏菁、羅家倫、鍾鼎文、覃子豪、胡適,立其後者為莊萊德大使、莊萊德夫人,立其後者為紀弦、羅門、余光中、余光中夫人(范我存)、蓉子,立其後者為楊牧、周夢蝶、夏菁夫人,立其後者為洛夫。圖/鄭愁予提供
一九九○年代鄭愁予到北京訪問作家沈從文。圖/中新社
二○○二年,左起香港明報總編輯高信疆、香港城市大學教授鄭培凱、夏志清教授、詩人鄭愁予。圖/中新社
第二十二屆柔剛詩歌獎,頒發榮譽獎給這位享譽兩岸的詩人。 圖/中新社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吟出詩人鄭愁予的代表作〈錯誤〉,相信許多人都能進入詩境,完整背誦出「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這位從十四歲在校刊發表第一首個人詩作,六十多年來未曾離開詩、享譽兩岸的詩人,在秋末冬初,接受母校邀請,以「宇宙的遊子——鄭愁予詩文展」為題,從十一月一日開始,於台北大學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展覽。

「宇宙遊子」取自他一九五四年的詩作〈偈〉:「不再流浪了,我不願做空間的歌者,/寧願是時間的石人。/然而,我又是宇宙的遊子,/地球你不需留我。/這土地我一方來,/將八方離去。」選擇這首詩,鄭愁予說這是他的人生寫照,詩行間隱含「無常觀」,也充滿敏銳感知與宏大抱負,詠嘆生命周遊世間後,將快活而去、回歸永恆,透露著詩人獨有的性靈。

享譽兩岸 用心靈寫詩

然而,「宇宙遊子」終究回到故鄉。二○○五年,客居美國三十七年的鄭愁予帶著妻子落籍金門,擔任金門大學閩南研究所講座教授。詩人對金門的歷史掌故、人文風情如數家珍,與在地鄉親結為好友;金門鄉親也以鄭愁予能定居當地而自豪。

曾經離開過、且隔著一道海峽,鄭愁予的代表詩作卻毫無阻礙地跨海到對岸,近年來,隨著交流日益密切,兩岸文壇也爭相頒贈榮譽獎章給這位已過八十大壽的詩人。以二○○九年來說,他三月甫獲頒第三屆元智大學桂冠文學獎;八月就應邀出席大陸惠州「第十二屆國際詩人筆會暨詩歌研討會」,獲頒中國當代詩魂金獎。

今年八月,大陸權威詩歌獎之一的柔剛詩歌獎也頒贈榮譽獎給他。鄭愁予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獲得榮譽獎深感榮幸,但令他感動的是,這個詩歌獎能在經濟成長快速、與詩歌創作發展有所脫節的背景下,持續堅持二十二年。

今年十月中旬,南海三亞舉辦第一屆三亞國際詩歌節,邀請中國、美國、俄羅斯、瑞典、葡萄牙等地一百多名詩人,鄭愁予受邀在開幕式中演講,他分享用中文寫詩的「幸運」。他說:「血緣裡流淌的是中華的文化,用中文寫詩,感覺是非常幸運的。……如果我用英文寫詩,只不過是用技巧、用知識在寫詩,不是用心靈去寫詩。」

投注最多 寫詩是副業

以詩人為終生職志的鄭愁予,少年即有詩名,十五歲時他參觀北平附近門頭溝的煤礦,心中有感,寫下了平生第一首詩〈礦工〉:「當你一生下來,上帝就在你掌上畫下了十字……」他發現「詩是可以直接表述人道關懷的創作工具,同時也能抒發自己的性情。」

然而,生長在不安定的年代,鄭愁予卻選擇「統計」這門實用的數學學門作為生活的技能。鄭愁予說,「詩人」是一種本質、一種氣質,古今中外許多詩人都不是念文科出身,像是徐志摩是財經背景;郁達夫在日本留學也是學統計,回中國第一份工作是在大學教授統計課程;曾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詩人艾略特也一直維持銀行工作;曾獲普立茲詩歌獎的詩人華萊士.史蒂文斯一生從事保險業,並擔任首長。從這些例子可知對詩人而言,詩是一種藝術而非文學研究。

據鄭愁予的觀察,中文系畢業生大多教書、從事學術研究,成為詩人的反而不多。他認為,詩人多半都有謀生的職業,寫詩反而是副業;然而,這門副業卻是他投注最多人生精力的領域。

對於自己所研讀的統計學,鄭愁予也打破一般人的刻板印象。他說,當時的統計科不光是學統計,也念工業管理、市場調查、會計等,是一門有趣、不枯燥的學問。統計學的背景對鄭愁予日後寫詩創作也有深刻影響。在鄭愁予心目中,詩是一種有組織的文字,他排斥泛情主義與庸俗辭藻。

相對的,統計學象徵的是知性與邏輯,透過統計學的訓練,鄭愁予的邏輯思維,駕馭文字的組織架構更為明晰。他說:「享受統計學帶給我的樂趣。」詩是組織性的語言,必須靠知性、明晰的邏輯方能駕馭;然而,在他心中,詩的真諦是藝術、是人道的關懷。

人生百態鍛詩質

詩人愛海,曾謂:「我一生中大半時間住在海邊。」祖籍河北寧河靠渤海灣,小時候在老家,表哥帶著他到薊運河邊的河叉子,去看一片不長蘆葦的岸邊說:「這裡是老碼頭,停著鄭家的海船,每兩年航行福建一趟。」

來到台灣,就讀新竹中學,鄭愁予經常和同學到南寮看漁船。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基隆港務局的管理員,他坐海關的補給船最遠到過彭佳嶼。旅居美國,他住康乃迪克州海港邊的北海芬市(North Haven),九年前落腳金門,也沒有離開海濱。

從工作中體會價值

回憶早歲在北平求學的過程。他說,當年在北平基督教會學校讀書,英國的教會傳道老師建議他參加每天的晨間祈禱,逐漸浸淫在基督宗教氛圍中,宗教的謙和、誠摯的氣質自然而然內化為個人氣質的一部分,成為他一輩子奉行的信念。

寫了一輩子詩,鄭愁予覺得這「詩」的性靈已經內化成自己的「氣質」,這股氣質是對人類的關懷、對社會的批判,也是評價一個詩人的基本標準。

而從工作中體會人生價值、觀察各種社會現象,也是詩人鍛鍊思維、精鍊詩句的習作場所。他大學半工半讀、服預官役、在國防外語學院受訓,並當聯絡轉編譯官與美軍顧問周旋;及至後來在基隆港務局,於碼頭及商船上工作,在在增添了詩人詩作的質感與厚度。

秉持關懷國族信念

從大陸到台灣,再從台灣到美國,鄭愁予關懷國族命運的信念一直沒有散去。他說留美期間,台灣留學生看到美國生活富庶,難免與自己的國家比較,愛國情操自然而然在留學生間蔓延。他參與保釣運動,並獲選兩任主席,遭政府列入黑名單,如今想來,他將保釣運動定義為:「大學生為正義而發出的怒吼」。

保釣運動並非鄭愁予首次參與學生運動,也不是第一回走上街頭。他十五歲在大陸時,就曾隨著大學生上街頭示威、反戰,高喊「反內戰、反飢餓」的口號。那時他還只是高中生,有感於國共內戰,民不聊生,周遭親友因戰亂而停頓學業。鄭愁予回憶說,當時年輕人都把矛頭指向政府,加上左派影響,大多數學生都有反政府傾向。

而他在美獲選為保釣運動主席,妻兒也在身邊,被列入黑名單後,護照遭吊銷,幸好自己創作的詩讓他的赴美簽證得以延展五年,否則一家四口前途未卜。

原來當年他到領事館辦簽證時,負責辦理的職員因為喜歡鄭愁予的詩,認為詩人須在美國停留久一點,以汲取更多西方文化,作為日後創作的養分,於是自作主張將一年到期的簽證,改為停留五年的交換學生簽證。也因為這段意外的插曲,鄭愁予的護照遭吊銷後,得以繼續在美國念書、生活。

小檔案

鄭愁予,1933年12月4日出生於山東濟南,本名鄭文韜,籍貫河北寧河。1947年於校刊上首次發表個人詩作〈礦工〉。1949年就讀湖南衡陽道南中學,與同學組織「燕子社」,創辦並發行油印刊物《燕子》,5月,以「青蘆」為筆名,出版處女作《草鞋與筏子》。同年,隨家人赴台灣,進入新竹中學就讀。

1952年鄭愁予自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今台北大學)統計系畢業,同年,他結識詩人紀弦,紀弦獨力創辦《現代詩》詩刊,提倡「橫的移植」與「純詩」創作,揭開台灣詩壇「現代派」序幕。

1968年鄭愁予應邀赴作家聶華苓主持之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IWPG),其後數年間獲該校藝術創作碩士學位(MFA)。1970年進入愛荷華大學新聞學院大眾傳播博士班進修,後獲國際文化藝術學院文學博士學位(D Litt),同年獲中國文藝協會獎章。1972年獲海外華人文學貢獻獎(美國),同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創作藝術碩士學位。1973年轉赴耶魯大學東亞語文系任高級講師。

2001年受聘為美國耶魯大學駐校詩人。同年榮獲國際詩人筆會終生成就詩魂獎、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第5屆傑出會員獎。2004年獲美國耶魯大學終生榮休教授,並禮聘為駐校詩人及博嵐佛學院(Branford College)終身院士,後另獲耶魯大學終身講座榮譽退休(emeritus)保持研究室。

代表詩作

1954年,鄭愁予發表〈錯誤〉,此詩被譽為現代抒情詩之絕唱;1956年詩集《夢土上》獲台灣現代詩獎。

1979年,《鄭愁予詩集I:1951~1968》由洪範書店出版,發行兩百餘版,被選為30年來對台灣最具影響力的30本書之一、20世紀新文學經典之一。

1985年詩作〈錯誤〉、〈旅程〉、〈情婦〉、〈野店〉、〈牧羊女〉、〈邊界酒店〉、〈天窗〉、〈雨絲〉,由李泰祥譜曲,發行專輯《錯誤》,藉由歌曲傳唱,讓鄭愁予的詩作更加普及。對鄭愁予來說,作品在台、港、星、大陸各地被選為官定華文教科書,是他最感欣慰之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