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過海.王志揚漂流木創作

文與圖/王志揚 |2014.11.02
4819觀看次
字級
〈魚躍龍門〉,這塊竹子來自山裡,飄過大海,在沙灘上被當廢木焚燒。經撿拾,琢磨、拋光,化作一條鯉魚,再種上植物,賦予它新的生命。圖/王志揚
王志揚經常到無人的海邊尋找創作的素材。圖/王志揚
樹根、椰子殼做成的茶則。圖/王志揚
屋後的腐木,壞掉的掃帚柄,以及路邊的刺竹,變成美麗的茶盤、茶則、花器。圖/王志揚
八八風災過後,枯死的九重葛,經過藝術家的巧思,變成造型獨特的筆架。圖/王志揚
簡單的組合,便是趣味十足的創作。 圖/王志揚
美麗的花器,獨一無二,來自上天的賜與和藝術家的看見。 圖/王志揚
大自然的原有生命,藏在木頭中,只待慧眼去發現它。圖/王志揚

我喜歡漂流木創作,因為海邊有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素材。

這些木頭來自山裡,經過雨水沖刷、山老鼠的砍伐,順著河流而下,飄洋過海,靜靜躺在沙灘上,經日曬雨淋,被當成廢木燒毀。它們靜靜著等待有緣人的出現,等待著生命的遇見。

在創作的漂流木作品中,我非常喜歡一件作品〈魚躍龍門〉(右圖)。那是一節鯉魚造型的竹子,自然成形的彎曲,經過拋光、整理後,就像一尾翹起尾巴的鯉魚,植上蘭花後,顯得格外韻致。許多人見了嘖嘖稱奇,甚至有人希望高價收藏,我卻珍惜那得之不易的過程。

去年八月,一個颱風來襲前的傍晚,風尚未勁,但雨水已經淅淅瀝瀝地落了。我穿起雨衣、戴著安全帽,帶上一把小鋸子,騎著摩托車往海邊去。海岸空無一人,成堆的漂流木堆積在沙灘上。

漂流木,是大自然透過風雨、透過大海送給人們的珍貴禮物。颱風過後,政府會有某一段時期開放撿拾,但堆積如山的漂流木怎麼可能撿得完?

於是,接下來的處理方式就是焚燒,燒不完的木頭,待下一次颱風來襲又繼續堆疊。對從事漂流木創作藝術的我而言,這是大自然的賜予。
我喜歡這樣的天候來到海邊,暫時遠離人群,與天與地與海為伍,看著浪花激岸,聽著陣陣濤聲,與內在的自我對話。在沙灘上尋寶,驀然,眼神與那一根焦黑的巨竹相遇。

「好特殊的造型」,我心裡想:「那黑漆的竹身顯然被火燒過,竟未成灰燼,難道與我有緣?」因為那竹身被層層的木頭壓住,只能擷取一段。於是,我拿出小鋸子,開始鋸它。果然是勁竹,木質堅硬,我用小鋸子奮力拉鋸,不消幾分鐘,已是滿身大汗,手痠不已。

我放下鋸子,甩甩手臂,走到消波塊旁凝視大海。颱風前夕的大海,格外猛烈而壯闊,大浪陣陣撞擊著消波塊,激起丈高的浪花。出生在海邊,鎮日與海水為伍的我,對海雖然熟悉、親近,仍心存敬畏。我的童年玩伴,有多位因為輕忽而被大海吞噬。

欣賞著海景,隨手撿拾一些造型特殊小木頭,休息夠了,再回過頭來跟巨竹奮戰。這樣鋸鋸停停,奮戰了五回合,終於鋸下了那一節竹子。回家之後,經過琢磨、拋光,那竹身漆黑、根鬚雜亂的竹子,終成一件美麗的作品。它的美麗,來自我驕傲的「曾經」。

許多朋友見到我的漂流木,都好奇又羨慕地問:「你的漂流木是在哪裡撿的?怎麼那麼漂亮?」
漂流木之於我,不在於造型的特殊、不在木質珍貴,而是每一次相遇背後的感動。

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有緣的木頭在哪裡?就去撿吧!
生命不也如此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