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南方佛物 盡在七寶瑞光展

郭書宏、謝鈺鈺 |2014.09.13
1318觀看次
字級

七寶阿育王塔
木胎、銀質鎏金
北宋(960~1127)
通高 119公分
底座邊長 40公分

阿育王塔得名於印度孔雀王朝國王阿育王(約269~232BC在位)。而七寶阿育王塔因塔身鑲有金、銀、琉璃、頗梨(即水晶)、硨磲、赤珠和瑪瑙等佛教七寶而得名。
此座阿育王塔由塔剎、塔身和塔基三部分組成,外表以銀做底,再塗上金汞比例為 1:7 的鎏金,表面鑲嵌四百五十二顆白、紅、藍、黑等各色寶珠。塔內寶物多,珍藏三種舍利:佛頂真骨、感應舍利和諸聖舍利及金棺銀槨;琉璃瓶、鎏金蓮花寶子形銀香爐、銅鏡水晶珠、瑪瑙珠、金鳳凰等,還有多達數千枚的各式銅錢及大量絲織物。
塔身內依次套裝檀香木木函、漆函、金棺銀槨和雙重銀質寶函,內供奉舍利;四面中心部分,分別浮雕了「薩埵那太子捨身飼虎」、「大光明王施首」、「尸毗王割肉貿鴿」、「須大拏太子」等佛陀本生故事。塔剎座四角山花蕉葉外側,有佛本生和佛傳故事十九則。


陶佛像搖錢樹座
銀鎏金
北宋(960~1127)
通高 19公分
長 18.3公分  寬 10.5公分

乍看此陶佛像座,殘破不堪,有什麼稀奇之處?原來陶座上的佛像,表示在東漢末年,佛教已流傳至四川。此文物也是中國境內發現的最早的陶塑佛像。
此陶佛像呈現陶質灰色,塑一佛二脇侍造像。殘存前半部,原破成七塊,黏結並加石膏底座。
早期研究者認為,此陶座與漢代墓葬中常見的搖錢樹有關,只是其上的樹枝和葉子不見了,遺留下基座。座中垂掛方孔圓錢和龍鳳、瑞獸、仙人等,這些卻又代表著道家思想,所以有另一推論,印度東傳的佛教,在當時被視作等同神仙一般,依附於盛行的黃老神仙方術,表現出當時佛道交揉的信仰觀念。佛教進入中國初期,似乎依託道教等本土宗教存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