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改寫的力量 放自己自由

吳娟瑜 |2014.08.27
1531觀看次
字級

文/吳娟瑜

女人一生擁有許多角色,有女兒、太太、媳婦、媽媽、女同學、女同事……其中在我看來,以「媽媽」的角色最為吃重。

可能是十個月的母胎經驗,也可能是看到襁褓中子女急需被照顧的模樣,母愛因此油然而生。其實這也無可厚非,因為哪一個小baby,不是需要被呵護和照料的呢?

但是,照顧總有階段性的過程吧!

當孩子的羽翼已豐,當孩子的眼界已經打開,做父母的,不都是要學會樂意放手,讓孩子展翅高飛嗎?

一般而言,爸爸放手的速度較快,因為他們認為孩子遲早都要自立更生;不過,有些媽媽(而且為數還不少)在這個「收放」過程中,卻受到「舊記憶」影響,而放得不乾不脆。

媽媽奪命連環call

玉玲的媽媽非常寶貝女兒,什麼事都幫她做得好好的。女兒玉玲也覺得母女感情好,是得來不易的好福氣。

一直到她考上須住校的私立女中後,生活起了很大的變化。首先,她注意到離家的前一晚,媽媽竟哭得比她還傷心,彷彿生離死別般難過。

住校後,玉玲有了規律作息,和同學也有愈來愈多的互動,但此時,媽媽竟鬧脾氣了,經常責怪玉玲:「妳為什麼不回我電話?」「這個周末為什麼不回家?」「翅膀硬了,是不是?」

玉玲不解媽媽為什麼有這種不尋常反應,尤其,對照到其他同學的家庭關係,她逐漸感受到媽媽的壓力——連環叩及責怪言語,快把她給逼瘋了。

幸好,班上導師注意到她的鬱鬱寡歡,多次深談並轉介輔導室後,讓玉玲和媽媽的關係有了戲劇性的轉變。尤其是輔導老師詢問玉玲的那句話如同棒喝,讓她的疑惑整個撥雲見日,那句話就是:「妳媽媽不放妳自由,是因為她也不放自己自由,妳說對嗎?」

媽媽須走出舊記憶

玉玲原本以為是自己頂嘴不乖惹惱媽媽,或回電太慢而讓媽媽生氣,沒想到,剝絲抽繭後竟是媽媽本身的問題。玉玲在輔導老師的建議下,回家後盡量和媽媽談天聊心事,並鼓勵媽媽談論她的童年生活。

原來外婆是個極不負責的媽媽,不但嗜賭如命,還輸光了家產,這些痛苦記憶造成玉玲媽媽成長過程的不愉快,於是不自覺地就把「將來如果生了女兒,一定要像公主般地呵護她」這個念頭深植於潛意識中,生了玉玲之後,便移植到玉玲身上。

玉玲小時候不懂得分辨,因此完全接受媽媽的寵愛,但當她逐漸長大,有自己生命的覺醒和生涯規畫時,便開始抗拒媽媽對她的過度關愛。

「媽,妳最近有安排什麼活動嗎?」「媽,電腦課上得有趣嗎?」玉玲終於懂得如何將媽媽的注意力引開,雖然她只有十六歲。

原來,並不是子女故意繫絆媽媽,害媽媽不自由(身體自由和心靈自由),而是多數媽媽找了很多自我合理化的藉口,把子女留在身邊,好讓自己感到「被需要」的重要性。

跳出母子依存關係

有位媽媽也是不自覺地就掉入「母子依存」的關係裡,原來丈夫在兒子兩歲時猝死,難過之餘,把記憶庫裡滿滿的愛、加倍的愛,通通給了兒子。

兒子長大成人,大學畢業,進入職場工作,媽媽還是把他當成「小丈夫」般地呵護備至。

有天,媽媽突然警覺到兒子為什麼都沒交女朋友?為什麼不考慮結婚?假日也不外出?

「還不都是──因為妳!」爭吵中,兒子的一句話直接撞進媽媽的心裡。

幸好這位媽媽知道自己需要成長,透過學習,她把自己「舊記憶庫」裡「過度擔心兒子」的想法挪出,然後將「兒子長大了,必須走出自己人生」的想法植入「新記憶庫」裡,並積極外出做義工、學瑜伽、參加登山社……

這位媽媽在半年多的調適後,興奮地告訴我:「哇!吳老師,人生多美妙啊!原來日子可以這樣海闊天空地過。而且發現當我放自己自由時,兒子也變得更開朗快樂了。」

沒錯!當一個女人懂得適時在階段性任務完成後,從「媽媽」的角色走出來,走回「做自己」的角色,子女反而會因此而鬆了一口氣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