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 喫茶去──晴窗細乳細分茶(中)

文與圖/陳牧雨 |2014.08.12
2169觀看次
字級
要能品得一口好茶,可不是那麼簡單。 首先從種茶開始,茶種就須講究,種茶的地方需潮濕多霧的山坡地。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要能品得一口好茶,可不是那麼簡單。

首先從種茶開始,茶種就須講究,種茶的地方需潮濕多霧的山坡地。

採茶以手工摘取最嫩的尖端三葉最佳。而泡茶所使用的水也須講究,一般採用乾淨的山泉水,當然也有用江水或井水;甚至也有煮乾淨的冰雪為水來煎茶或煮茶的,唐代鄭愚詩中有「寒爐對雪烹」一句可為證。

至於現代人為取其方便,常會使用自來水來泡茶,然而自來水中含有許多消毒劑,因此多多少少有這些藥劑的味道,這是會折損一泡好茶的。

除了用水,泡茶的技術,當然也是成就一壺好茶不可或缺的因素。不過因時代不同,泡茶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差異。

一般而言,從唐、宋、元、明的烹、煎、點,及至現代人將茶葉投入小茶壺,以水沖泡,隨即倒出飲用,這一直在改變的泡茶法,其實跟製茶方法的改變也有關係。

我們讀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一詩中有:「晴窗細乳細分茶」一句;而蘇軾的〈汲江煎茶〉也有:「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的句子。其中都有「乳」這個名詞,根據歷代注釋,都認為這是沏茶時茶水上的白色泡沫。然而,以現代人泡茶的方式,是不會產生那麼多泡沫的。或許,這是古人的煎茶、點茶等技術和現代人泡茶方法完全不同的緣故吧?

另一首與茶有關且鼎鼎有名的詩句,則是宋朝杜耒〈寒夜客來〉一詩:「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般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尤其詩中「寒夜客來茶當酒」一句,一直到現在,我們還常常看到被書寫、雕刻或印製在茶具或茶巾上。

不過張潮在他的《幽夢影》裡,卻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說:「酒可以當茶,茶不能當酒。」

茶可以當酒嗎?寒夜有客來訪,做主人的理當以好酒招待,只可惜家中無酒,於是只好退而求其次,權當以茶代酒,一碗熱茶入喉,以及燒茶時紅豔的爐火,都可驅寒,主人暖暖的誠意也就有了,這以茶當酒,也就說得通了。

張潮的說法是可受議論的。

另一個有名的以茶代酒的故事,是出自晉朝陳壽的《三國志》,說到吳王孫皓每次大宴群臣時,要求每人至少飲酒七升,當時有位叫韋曜的大臣,酒量不過二升,孫皓愛護他擔心他不勝酒力,暗中賜茶代酒。

這個故事後來被陸羽收錄進《茶經》中,陸羽的好友皎然和尚在〈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一詩中說:「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喝酒的是俗人,喝茶的是雅士,推茶貶酒的意思甚明。

但是明朝人陳繼儒論茶酒卻說:「熱腸如沸,茶不勝酒;幽韻如雲,酒不勝茶。酒類俠,茶類隱。酒固道廣,茶亦德素」,顯然認為茶酒各據一方、各擅勝場,並無高低之分。

然而如此個性極端互異的茶與酒,有時卻也有水乳交融的時候。台灣新竹苗栗一帶,盛產一種很特殊的茶葉,因其茶芽白毫顯著,所以名為「白毫烏龍」。這種茶葉泡出來的茶汁風味殊異,有好事者,加入幾滴威士忌酒飲用,入喉甘醇,酒香夾雜茶香,不但不相互排斥,反而契合無比。尤其在寒夜飲用,一股暖意自體內而起,通體舒暢且寒氣全消。這時,如果再引盧仝的七碗茶詩來形容這種感覺,可真是一點也不為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