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能名焉隨想錄】 古早味之戀(2)

陳名能 |2014.08.06
1194觀看次
字級

文/陳名能

台灣街頭以前常見的麵攤,有種將油麵放在小竹簍子,加上豆芽及韭菜,在鍋中稍燙即倒在碗中,淋上高湯,綴以油葱,最後放上兩小片白色的豬肉,湯、麵都好吃,尤其是那兩片肉,真是令人懷念不己啊!

我問過很多人,大家都有這樣的記憶,現在的擔仔麵,就是吃不出這樣的味道來。

小時候住在萬華,在昆明街近桂林路口,以前《民族晚報》的騎樓裡,有個小麵攤賣陽春麵,冬天的夜晚,在昏黃的燈下,熱騰騰的那小碗湯麵,常常讓我魂牽夢繫,雖然後來姊姊潑我冷水說,那就是現在的意麵,可能硼砂加得多了些。已經半個世紀了,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想念它。

多年前一個冬天,我到北京辦事,接連幾天吃飯店的自助早餐,有些膩了,最後一天想換一下味口,穿上厚大衣,就在飯店大門口旁邊的巷子裡一家早餐攤子上坐下來,要了燒餅、豆漿各一份。記得都是人民幣一塊錢,豆漿香醇,燒餅更好吃,只吃了一半,另一半包在塑膠袋順手就放進大衣口袋。

下午回到台北,接機的朋友見我從口袋掏出燒餅,快要笑翻了:「巴巴的從北京帶回半個縐巴巴的燒餅。」我順手遞過去:「嘗嘗看。」他掰了一塊嘗了嘗:「喲!好吃,真香!」這個小故事,幾年來常回到腦子裡,讓我細細品味。

我想北京的豆漿、燒餅好吃,主要原因就是黃豆、小麥好吃。我們在台灣吃進口的穀物,都是些經由選種配種、基因改造、施化肥及殺蟲劑,大量生產出來的;這些高科技農產品,耐寒耐旱、耐蟲害、生長快、外型漂亮、營養成分高,也宣稱口味極佳,我們從未懷疑過,因為作為主食的榖物,本身並無較特別的味道,新產品也並非不好吃。但吃了原生種的黃豆、小麥,居然吃出這麼大的差別,這就是我為什麼對這個小插曲,一直耿耿於懷的原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