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抗戰博物館

 |2014.07.12
1403觀看次
字級
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長吳先斌說:「原來博物館沒啥名氣,接待也很少,真的是『我一個人的博物館』,這幾年終算小有名氣,每年還會有不少日本、德國民間團體慕名前來。」圖/中新社
博物館的館藏都是自費購買而來,從一、兩百件增至三千七百多件,圖為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陳列的抗戰老兵手印。圖/中新社
每逢七月,許多民眾到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內參觀。圖/中新社

歷史的真相常因為政治而有所變動、改造,但對於親身經歷過的人來說,事實就是事實,永遠不會遺忘。八年對日抗戰,或許太過痛苦,即使沒有親身經歷,也有人自己掏腰包,創造出一座抗戰博物館,讓大眾莫忘這段歷史。

【本報綜合報導】七月初,已退休的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到北京蘆溝橋參訪,他對陸媒說:「我是一個抗戰的老兵,今年九十五歲,很幸運能夠在『七七事變』七十七周年的時候,來這裡懷念抗戰歷史。」

出發前他接受中央電視台專訪,表示抗戰當時最流行的歌到現在都還記得,並隨即唱起《義勇軍進行曲》,由於這首歌後來成為中國國歌,即使郝柏村事後解釋,「抗戰期間大街小巷男男女女都會唱,現在大陸把它當成國歌,反而我們現在不方便唱了。」但仍在台灣引起一陣嘩然。

每年七月,一遇上「八年抗戰」,不管是中國大陸、台灣、日本,似乎都無法直接公開談論,但對於親身經歷過的人來說,事實就是事實,永遠不會遺忘。就像陸媒寫郝柏村身著黑色衣服,打著黑白條紋領帶,敬獻花圈憑弔犧牲國軍將士,卻不寫他參觀當地抗戰紀念館時,當館內工作人員說八年抗戰是共產黨領導的,讓他很不高興,還隨即糾正說抗戰是蔣委員長領導的。

當時的狀況,據隨行的台灣記者描述,郝柏村一講完,現場鴉雀無聲,他還繼續追問,「中國共產黨在一九三九年九月所發表的《共赴國難宣言》,這裡有沒有?」工作人員回答,「沒有…」他接著說,「這是國共第二次合作,贏取抗戰勝利最重要的歷史徵象。」郝柏村的義正詞嚴,讓現場工作人員相當尷尬,只好趕緊帶他休息,避免再被踢館。

自己掏腰包買館藏

歷史的真相本不該為政治服務,值得後代子孫牢牢記住,並以史為鑑。據中新社報導,在南京市郊區有一座迷你型「民間抗戰博物館」,就由館長吳先斌一個人「校長兼撞鐘」所創建,他不僅自掏腰包買館藏,近年來,從徵集文物到舉行強調人文關懷的社會活動,積極支援民間公益組織,堅持慰問抗戰老兵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至今開館八年,他說,「酸甜苦辣,也走過了博物館的『抗戰八年』。」

走進這座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抗戰老兵紅色手印、簽名布滿三面牆壁,密密麻麻。這些手印,都是吳先斌召集的團隊花了四年時間到各地尋訪的四百多位抗戰老兵所留下的紀錄。

而他自費購買的館藏,目前已從一、兩百件,增加至三千七百多件,但博物館一無外援、二無內助,「原來博物館沒啥名氣,接待也很少,現在做出了點影響,運營成本倍數增加;本來真的是『我一個人的博物館』,留一個看大門的,現在光專職人員就有七個,核算一年開支費用要(人民幣)六、七十萬元,耗掉每年自己企業掙錢(盈餘)的一半。」吳先斌說。

但令他欣慰的是,場地雖小,館藏少,這幾年終算小有名氣,每年還有不少日本、德國民間團體慕名前來,開展了國際交流。

讓年輕人延續歷史

唯一讓吳先斌嫌棄的是館名中「民間」二字,他說,「以前心裡一直不舒服,今天,我卻可以自豪說『這個博物館是我開的』,感謝社會的包容、肯定、認可。」

他現在已不介意別人對這間「草根博物館」的評價,「『草根』不代表『草莽』,不代表放蕩不羈、游俠形象,從小人物的視覺解析抗戰史,用個人故事、經歷折射時代。如果說,國家博物藏品代表國家記憶,那民間博物館收藏代表民間記憶,二者融合才是民族的完整記憶。」

吳先斌說,若真有一天,博物館窮途末路、無法支撐,他會把所有文物、史料捐贈給大學,讓年輕人能延續對歷史的思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