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平原】 綠博裡看見小木屋

文與圖/中玄 |2014.06.08
1916觀看次
字級
風調雨順,稻穀蔬果才能豐收。圖/中玄
今年看到一棟小木屋,除了窗戶的玻璃外,其他牆壁、基柱、天花板等,完全是用木板做成或疊置的,屋頂還鋪有一層綠化植物。圖/中玄

文與圖/中玄

今年看到一棟小木屋,除了窗戶的玻璃外,其他牆壁、基柱、天花板等,完全是用木板做成或疊置的,屋頂還鋪有一層綠化植物。

這小木屋總讓我想起梭羅在華爾騰湖畔蓋的那座小木屋,因為兩者外型很像。

1845年,美國作家梭羅,來到麻州康考特的森林地區裡,在華爾騰湖畔花了27.94美元(約今日5千美元),蓋了一座小木屋,一個人閱讀、寫作、讀書、散步、觀賞自然,並嘗試以最低的代價,過簡樸的生活。其間,他也到附近村落,做做各種零工,賺取微薄生活費。兩年多後,他寫下了著名的經典自然散文《湖濱散記》。

綠博這座小木屋,雖然只是供遊客做一點小木器的DIY工坊,但有意無意間似在訴說著梭羅自然、簡樸的生活:

小屋旁有一口井,不是解決了用水的問題了嗎?附近園區展示著一些菜園、水稻田,表示勞動一下,也不愁青菜、蔬食了;跨過武荖坑溪,也有一個動物區,有山羊、小山豬、雞群、兔子等等,放牧的空間也有了。

園區也是林木蒼鬱,猶如森林,雖沒有華爾騰湖,卻有潺潺清澈的武荖坑溪,自然風光不輸康考特地區。

所以,現在年輕人流行到澳洲等農牧場打工順便度假,我看著綠博小木屋,倒覺得或許綠博主辦單位不妨多蓋幾間小木屋,讓年輕人來此居住,平日除整理園區,及打打零工,賺取生活費外,其餘時間就可體驗大自然生活,或養雞種菜的,看看如何過簡樸生活;再有空則到風光明媚的蘭陽地區遊憩、考察一番。如此,就不用辛苦地到澳洲打工旅遊了;也說不定,哪一天,我們也能有一本《武荖坑溪散記》名著出現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