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圖書館 正在消失的圖書館用品

王岫 |2004.11.23
362觀看次
字級

 ◎王岫

  大家不知看過日本電影〈情書〉否?片中的藤井樹在學校圖書館圖書後面的「書後袋」,發現跟她同名的借書者,因而回味起過去的那段戀情。這種用一個小紙袋,裝著一張讓借書者簽名的到期卡片,圖書出借後,這張到期卡即按照應該歸還的日期建檔排列,好讓圖書館通知借書者該還書了的所謂「書後袋」,在圖書館業務自動化後,已經不用了,現在讀者進入圖書館,只要條碼一刷,就完成借書手續了,連簽名都不用。當然,或許極少數鄉下圖書館,尚未有電腦自動化作業,也許還會保有「書後袋」,像電影〈下一站,幸福〉中,那所偏遠鄉間的公共圖書館,似乎就還有書後袋。

  因應圖書館的電腦化、自動化,許多圖書館的設備和用品,也有了很大的改變。長期使用圖書館的讀者,在幾年前就可發現,大部分圖書館原有的卡片目錄櫃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成排的電腦,供讀者查檢館藏目錄或電子資料庫。根據美國《圖書館學刊》(Library Journal)今年七月的報導,有八項傳統的的圖書館用品或設備正面臨「死亡」(Dying Library Products),第一大項就是卡片櫃,因為圖書館需要有空間擺設電腦,這些龐大的卡片櫃只好搬走或報廢。其他已經逐漸不被圖書館再用到的用品或設施包括:微捲存藏櫃和微捲放映機、圖書登錄簿或登錄單、期刊登錄卡、大型個人閱覽桌、大型縮影資料閱讀機、圖書訂購單、打印到期單的機器等。這反映了電腦不僅顛覆了作業方式,連用品和設備也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傳統的東西不是消失了,要不然就要微小化,以便容納更多的新產品。

  但筆者覺得這些傳統的用品,畢竟反映了圖書館發展的軌跡,我們的中國圖書館學會,以民間團體的立場,應該設一個圖書館用具的博物館,專門蒐藏這些見證圖書館史的「古董」,以後研究圖書館史的人,才能有充分的實物來佐證。

  昔日的印度圖書館學者阮加那桑曾提出圖書館學五大法則,其中第五大法則即「圖書館是一個成長的有機體」,足見圖書館業務和設施都會不斷進展成長;而近代美國圖書館學者高曼(Michael Gorman)等倡導新圖書館五大法則,其第二、三大法則包括重視傳播知識的各種資料型態、有智慧地利用科技來增進服務。可見圖書館的用品和服務,亦需配合科技的發展而變動更新。那麼利用圖書館的讀者,當然亦要隨時跟上腳步了,否則將會有不方便的麻煩。舉例來說,你如不去學習如何使用電腦查檢目錄或資料,那麼圖書館的卡片目錄櫃消失了,你就可能要處處請圖書館員幫你查,少量的資料還好,要查很多的話,館員未必有那麼多時間,你自己也會覺得不方便呢!

  傳統圖書館用具的消失,帶給讀者的省思就是:時代的變化,也要帶動自己的進展。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