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孩子 別走絕路

專題報導/記者李祖翔 |2014.04.27
1488觀看次
字級
專題報導/記者李祖翔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專題報導/記者李祖翔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專題報導/記者李祖翔

走上絕路,只因不捨孩子苦?

北市一名以資源回收謀生的阿嬤,獨力撫養四名未成年的孫子女,即使身體不舒服也不肯就醫,婉拒社福團體安置孫子,孩子更怕失去「僅存的愛」,恐嚇社工別再提安置一事;雖然阿嬤疼愛孫子,仍訴苦,倘若女兒不積極工作、照顧孩子,就要攜孫燒炭自殺。

阿嬤自殺的理由是:政府因故取消了低收入戶的補助;里長禁止她在門前堆放回收物;讀小學的孫子已經四年級,不識字,在校又遭霸凌;女兒簽了高利貸,改嫁後對子女不聞不問,擔心黑道會強擄孫女去抵債,為了不讓孫兒過苦日子,才想說服他們一起死。阿嬤住在大城市,既非資源短絀的偏鄉,也非社福機制不完善的地區,還是如此苦楚,社會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經濟弱勢的家庭?

疏忽照顧問題多

社工認為,阿嬤的處遇也許能從「疏忽照顧」切入,從孩子角度著手,慢慢擴大、深入,重建家庭關係。近年彰化家扶中心服務中發現,「疏忽照顧」的問題增加了!很少人知道,對兒童照顧不好、照顧不來或不照顧都算虐待,疏忽照顧的影響很深,資深社工師陳惠姿的經歷可作參考。

陳惠姿輔導過一對國中兄弟,在被爸媽丟來丟去,最後由阿祖撫養。媽媽改嫁後,三年不曾管過他們,國三的哥哥開始輟學,每天在學校、少年隊、社工的追尋下上演一次又一次的協尋行動。

「很多社工都和哥哥談過,希望回學校好好讀書,但無一例外全被他罵了。我則告訴他們:我相信你不是壞,只是被卡在現有義務學制中,不想讀書又不能任意離去,可是,與其如此衝突,不如好好配合,至少讓我們隨時找得到你!」陳惠姿說。

兄弟常在廟會活動,幫忙扛轎、打鼓,一天賺兩百元,還有便當吃,但也得罪不少人,讓老師擔心他們被影響,開始抽菸、喝酒、打架鬧事,以致陳惠姿三不五時要跟兄弟倆聯絡,打破社工三、四個月才家訪一次的慣例。

「他們的戶籍備註欄足足有六頁之長,後來知道是媽媽氣不過爸爸,利用監護權整對方。」其實年僅三十的媽媽,六歲就喪母,從小也被丟來丟去,讓人撫養長大,處境堪憐。

父母爭執兒受苦

兄弟倆不想待在家的原因,有阿祖最小的兒子的小孩一個四歲、一個六歲,這對國中兄弟要叫稚齡兒「舅舅」,負起奉養的責任。「關係這麼複雜,難怪他們想逃家。」陳惠姿常用通訊軟體「Line」追蹤他們的生活,表示如果要導正他們的路,陪伴關係不能斷。

媽媽改嫁,爸爸入獄,阿祖有監護權,兄弟倆不能轉介兒童保護單位;家扶的課輔班離兄弟家又太遠,許多資源都不能用在他們身上,因此陳惠姿只盼望在自己最大能力內,讓哥哥順利讀完國中,弟弟則不能壞得太誇張。

孩子在弱勢家庭裡,總是扮演辛苦的角色。陳惠姿經手過的一個案子,也是讓她放不下社工工作的原因。「記得一個小二女生,晚上會焦慮到拔頭髮,像鬼剃頭那樣。」小女生和媽媽一起控告當員警的父親對她性侵,驗傷後的確有被異物侵入的痕跡。受到安置時,醫生告訴陳惠姿,社工具有安定的力量,陪伴將會勝過任何醫療方式,她便陪了小女生兩年。

一回,小女生歇斯底里地大叫:「不要再逼我了,我不知道怎麼再說謊。」追查後才發現,當初是媽媽想辦法讓孩子處女膜破裂,並灌輸:「只要妳撒謊,爸爸就會回來;妳幫媽媽指控爸爸,就能維持家庭和諧。」的扭曲觀,讓孩子備受折磨。

家長自覺最有用

綜觀每個需要幫助的家庭,都有不同面向的難題,並非社福團體進駐,立即能破解麻煩根源,達到脫困目的,不過,家扶有不少個案,即是從孩子著手,擴及家庭,從而解決問題。

彰化家扶中心指出,若父母學歷偏低,找到的工作即多屬大夜班,孩子獨自在家、無人教導課業,白天父母又補眠,無人叫孩子起床,孩子習慣性遲到,課業成績因此低落;衣服不乾淨,衛生習慣差,二、三天沖一次澡,惹同學厭惡,有時臭到影響全班上課;孩子開始偷錢,買東西討好同學,沒人陪他們玩就用暴力逼迫,由於自卑,還會強搶別人的東西只為引起關注。若父母配合孩子作息,社工請就業服務站協助媒合工作,並與學校合作輔導在校人際關係,更讓家長知道,孩子的清潔衛生不僅會影響自己,需要共同重視這個問題,當各種資源進去後,改善就容易的多。

父母為弱勢,孩子多起來,照顧問題就多;單親媽媽照顧一名孩子的「一帶一」情形,需要幫助的機會也高,以政府機制來看,這些背景會高出貧窮線的補助範圍,但低學歷的工作者月薪往往不足最低工資,托育中心和房租、水電加起來就用了九成以上收入,非常難兼顧孩子的生活與課業。因此治本勝過治標,家長必須振作。

北市阿嬤現況,即是透過各路人馬,幫忙恢復低收補助;義工定期訪視、陪孩子讀書,孩子接受特殊教育,媽媽並試圖將孩子接過去生活。輔導祖孫的社工說,社福團體未必能立即幫助他們脫困,短期內改善所有問題是不可能的,家長意識到自己需要改變,覺醒最有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