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培育與留住人才也是企業的責任

 |2014.01.24
2629觀看次
字級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又對台灣的人才問題發出警訊,他認為,台灣的悶經濟,主要就在缺乏人才,他並建議開放外國人才來台,做為解決問題的藥方。

 近年,張忠謀常談人才問題,政府也知道人才不足,馬英九總統甚至以「國安問題」形容人才不足的嚴重性。台灣的人才問題,存在「質」與「量」都不足的雙重危機。量的不足除了因為台灣的教育市場所能提供的人才相對有限之外,目前還面臨了中國大陸、新加坡、香港等亞洲競爭對手的高薪挖角。

 根據亞洲獵人頭公司博禹集團發布的最新「大中華區人才趨勢報告」,台灣中高階人才中,有意赴海外工作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五十四!比大陸的百分之四十八、新加坡百分之四十五、香港百分之三十五都高出許多。這麼多中高階人才想出走,問題當然嚴重,但逆向思考後,我們要問,是什麼因素反把有限的人才往外推?

 原因很簡單,經濟不振,薪資倒退到十六年前,每年加薪無望,國外又高薪挖角,不出走才是新聞。而產業界除了大聲疾呼政府、教育界注意問題之外,本身也該負起一部分的社會責任,加入改善人才不足與外流的行列。

 過去二十年,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塑造了台灣的經濟奇蹟,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學界人士早已觀察到一個事實,台灣所謂的高科技產業,很多只是替跨國企業做代工,到處設置的科學園區,以相對優渥的待遇,吸納了大量的大學畢業生。曾經,大學畢業季之前,廠商就到校園舉行徵才說明會,甚至在學期開始,就以合作的名義,和學校簽下了合約,訂走優秀人才。

 近年台灣出國深造的人數大幅下降,根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最新的統計,去年赴美的大陸留學生已逾二十三萬五千人,高居第一;台灣則持續第六年減少,只有二萬一千多人。

 很多優秀學生寧願立即就業,也不願出國深造,但他們的工作性質,其實只是「白領勞工」而已。

 台灣的產業界不做研發,不用高級人才,而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不做研發就只有在紅海中廝殺,搶食「毛(利)三到四」的區區微利而已。而利潤愈低、又愈無力進行研究創新,這就張忠謀說的「雞生蛋、蛋生雞」問題。

 從台灣產業發展趨勢看來,當人工成本升高後,企業主先是移向東南亞、然後大陸,這個軌跡意味,企業界考慮的只有「成本、成本、成本」,而缺乏長遠前瞻的經營眼光。張忠謀曾經說過,在愈不景氣的時代,他愈投資在買設備和延攬人才,因為,可以用相對低廉的成本,得到最新最好的人才與設備。這就是眼光,台積電四萬多名員工中,博士有八百多人、占百分之二,碩士也有二千多位,是台灣高科技產業中的樣板。台積電投入成本,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但也受惠於人才創新的回饋,這才是產業應該走的路。

 日前歐洲商會亦指出,今年的景氣會比去年好,台灣企業主的加薪幅度雖然有百分之一到五,但大陸是百分之六到十,是台灣的兩倍。在兩岸關係益趨緩和之際,人才西去的速度只會更快。台灣的企業界除了呼籲、示警,也該出一份力,和政府共同解決人才問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