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千年絹畫 成功複製回娘家

人間社記者觀珣綜合外電報導 |2014.01.08
1374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珣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大陸浙江萬事利集團創辦者沈愛琴,日前將十二幅高科技複製的千年古絹畫贈予敦煌博物館。這些古絹畫原藏於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百年前與大量敦煌文書流失海外,被法國吉美博物館收藏。而今,萬事利集團以獨特的高科技將千年古絹畫「迎回」敦煌。敦煌研究院副院長羅華慶表示,這對敦煌來說,是結了一個功德無量的善緣,更是對中國文化傳承的鉅獻。

萬事利集團負責人李建華表示,敦煌古絹畫被收在吉美博物館地下收藏室,許多敦煌學專家都難以見到。他曾多次與吉美博物館交涉,都被拒絕,但他仍不斷尋求機會,之後透過法國友人協助,館方終於同意提供部分敦煌古絹畫電子照片給萬事利集團複製。

產學合作 再現精品

萬事利集團與清華、蘇州、浙江理工大學的電腦、絲綢織造及染整專業人士共組古畫複製組,反覆研究、複製、對比,運用萬事利集團研發的無塗層微噴技術複製古絹畫,經過詳細考證與複雜工藝,終於成功複製流失海外的古絹畫。

十二幅複製品,包括唐代所繪〈藥師佛〉、〈普賢菩薩〉,五代至宋代時期(西元十世紀)作品〈千手千眼觀音〉、〈地藏王菩薩〉、〈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七處九會變相〉等,色彩華麗,構圖巧妙,主題突出,層次分明,對稱均衡,人物生動,描法細緻,皆為敦煌精品。對敦煌乃至中華藝術文化的發展進程極具研究價值。

敦煌自西漢張騫開闢絲綢之路以後,成為多民族、多元文化交匯區,也是中西文化、經濟交融之地,尤其是中外僧侶在此來往交流,創造出以莫高窟為代表的佛教文化聖地。

石窟寶物 9成流落國外

莫高窟規模最大的一處石窟有七百多個洞窟,自西元四至十世紀,歷經北梁、北魏、西魏、隋、唐、元等十個朝代,保存五座藏有經文、絹畫、刺繡等藝術品的密洞,即藏經洞。西元一九○○年,道士王圓籙偶然發現藏經洞,有五萬多件作品,其中,繪畫有千餘幅,主要是絹畫、麻布畫及紙畫。最早的繪畫創作於唐代開元年間,最晚的為太平天國八年,跨越近十四個世紀。

清代末年政局混亂,外國探險家到敦煌尋寶,在不到十年間,敦煌藏經洞被掠奪一空,今九成以上作品被收藏於英國大英博物館、法國吉美博物館及俄羅斯聖彼得堡博物館,此外,在日本、美國等地也有少量保存。

絹畫是以絲織品為介質,採用天然繪畫原料,運用傳統技法繪製成的藝術品,是中國傳統繪畫之一。其中,最知名的是敦煌莫高窟出土的絹畫,色彩沉穩,質感厚重。由於唐代以前,紙的寬度僅有手掌大小,古人作畫幾乎只在石壁或絲綢上,因此,敦煌莫高窟藏經洞流失海外的這些古絹畫彌足珍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