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情火鍋

方秋停 |2013.12.06
1662觀看次
字級

 冬天的料理

 火鍋雖是冬天的料理,但由於嗜好現煮嘗鮮者多,如今四季通行,熱潮久久不退。坊間鍋物招牌林立,火鍋以比飯、麵稍加隆重的形式,成為日常飲食的重要選項。

 舊式火鍋多為眾人共享,七手八腳將魚丸、菜、肉等放入湯裡,再各取所需,分嘗合食,於熱鬧進食中飽嘗各種歡樂。以前家裡不常吃火鍋,初因生活困窘,無啥可煮食,後以一家人聚集不易、並對吃食各有主張,很難集合共識。

 家裡不常吃火鍋,而對那暖熱溫馨,親人圍爐場面始終存留嚮往。天冷或高麗菜、大白菜整車賤賣時,便聞見母親說:「這陣呷火鍋上好!」是啊,如果爸可以按時返家,哥哥姐姐也能抽空回來吃飯,那該有多好!這樣的心情一直都在,直到後來離家,甚至遠渡重洋到國外,不時便思念起那人情會集,氤氳熱煙中與食材對話的飽足感。

 高中畢業後負笈北上,學校座落山中,秋晚冷風呼呼吹起,日間清朗亮麗的校園轉瞬變成陰暗黑森林。我躲於宿舍裡頭,雖有室友卻覺孤單!這時適巧有學姐前來敲門,問我明晚想不想上東海別墅吃火鍋?

 火鍋?我兩眼一亮,腦中隨即提喚出菜甜與肉香,以及沙茶醬含融出的豐饒滋味,心情不覺地好轉。隔天傍晚便和幾個新生攜鋼杯帶湯匙,一行人於學姐帶領下浩浩蕩蕩自教堂旁登往文理大道,再往前穿進相思林。那時圖書館及中正堂尚未興建,小徑向上無盡延伸,一路上雖有攀談笑語而路漫長,微喘呼吸間只聞湯瓢於杯裡發出鏘鏘聲響,肚子也咕嚕咕嚕叫起來……

 一處像家的空間

 窮盡樹林,繞出旋轉門,眼前出現小販及流行商店街,人潮湧動,彷如另一個世界。靜謐校園外,竟有如此繁華氛圍,我興奮地左右張望,繼續跟著隊伍往上走,約莫再走三、五百公尺,兩邊全為住宅區,巷道沿著坡路,公寓、透天厝,愈往上房子愈別緻。房舍當中植有路樹,雞蛋花未開,曼陀羅一朵朵似低垂的小喇叭,敞開的庭園裡有茶花、玫瑰之屬,拉長隊伍於迷宮之路彎轉,最終進入一幢二層樓別墅。

 大四學姐出來迎接我們,熱情引領我們入屋,一進門便聞著高麗菜融煮豬骨湯香味,沿途強忍住的飢餓感激烈竄出,每顆細胞皆迫切需要進食!電爐上安放個大鍋子,容量雖大,而當眾人將隨身鋼杯一個個拿出虎視眈眈地面向中央,便讓人不由地憂心起來──僧多粥少,轆轆將破的飢腸何時才能得到慰藉?

 好不容易等到湯滾沸,學姐掀開鍋蓋要大家多吃點,大夥兒輪著將鍋內食物舀進鋼杯,一個兩個,我勉強撐著笑容,心底不由焦慮萬分,果不其然,輪到我時,鍋裡除了剩湯已無食物!

 「再煮吧,還沒吃到的人可能要等下一輪!」學姐趕忙將熱水連著金針菇、肉片一起倒進鍋裡,加上鍋蓋。我如錯過火車般沮喪,感覺將要虛脫。電爐雖然賣力,發揮的能量卻極有限,啊,念力加溫,環繞的眼神燒出了火燄!總算盼著熱煙再度冒出,玉米、豆腐以及一顆顆魚丸、蝦餃鼓脹身體,終將不遠前來的學子給餵飽!胃暖熱了,手腳回溫,兩頰泛出紅暈,終於有心力進行所謂的聯誼。學姐果然賢慧,仔細看,她將頭髮後挽,渾身散發成熟風韻,讓我不禁遐想──何時我也能和她一樣,擁有一處像家的空間!

 原始的熱度

 八○年代小火鍋尚未盛行,感覺上火鍋是專屬於熱鬧的食物!畢業後H前去服役,我獨自留下來繼續讀研究所,校園感覺比以前更空曠。相思林伐去一大片,前去別墅的路縮短了些。我賃屋鬧區,卻總覺得孤單,日日期盼H放假前來陪伴。一回剛巧遇著颱風來襲,入夜後我不知為何突然好想吃火鍋,H於是冒雨騎車載我衝往台中市區,店家多未營業,風呼呼迴轉,H罩身的雨衣被風吹脹起來,我躲於後頭,如乘帆船於浪裡隨波起湧。H的車四處繞轉,總算尋見一家亮燈的小超市,我們興奮不已,趕忙買了沙茶醬、豆腐、肉片、雞蛋和冬粉。回程風在嘆息時而唱起了歌,兩人衣服全被淋溼,回到住處電爐插電手還被電著,看迴繞電圈漸地轉紅,鍋底水泡一顆顆往上冒,心底有著說不出的激動。沙茶醬是火鍋的靈魂,只要備此熟悉沾醬,所有食物便具風味!旅居海外那些年,從德州到佛羅里達,甚或每個長途旅行的過站,只要有鍋能將食物煮熟,並有沙茶醬用來沾食,便覺心安滿足。時空環境不同,火鍋內容亦生變化,居住奧蘭多的日子,H經常海釣,洋流帶來機運,若幸運釣得R e d f i s h或B l a c k t r u k,將魚頭油炸,加進腐竹、魚板等便可煮成沙鍋魚頭。孩子們愛吃,我們亦尋得比學生時代更多的圓滿!九○年後期返台,市場從平價小火鍋到各種風味鍋方興未艾,各地興起火鍋戰役。火鍋可一人享用、兩人對坐,或一大群人熱熱鬧鬧。一只鍋成了一面鏡子,清楚反映「個人」漸受重視的社會風氣。火鍋亦如聚寶盆會集各種飲食文化及消費情況,從麻辣、泰式到養生,自夏周朝節慶時將牛羊置入鼎中煮熟分食,到現今琳瑯滿目的火鍋品類,鍋物從古至今不曾涼冷。火舌舔舐鍋底,火燄各自跳舞卻相互呼應,中西飲食文化於此會集,原始的熱度千變萬化著多樣的文明形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