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絲路 今生大願

郭士榛 |2013.09.14
5466觀看次
字級
佛陀紀念館觀音殿的「千手觀音」出於楊惠姍之手。 圖/琉璃工房提供
「琉璃工坊」創辦人楊惠姍歷時十六年,持續進行「千手千眼觀世音像」的藝術創作,在亞洲巡展超過十年,參觀人數超越五十萬人,但楊惠姍卻不因此而自滿。圖/琉璃工房提供
「琉璃工坊」創辦人楊惠姍歷時十六年,持續進行「千手千眼觀世音像」的藝術創作,在亞洲巡展超過十年,參觀人數超越五十萬人,但楊惠姍卻不因此而自滿。圖/琉璃工房提供

文/記者郭士榛 圖/琉璃工房提供

■「琉璃工坊」創辦人楊惠姍歷時十六年,持續進行「千手千眼觀世音像」的藝術創作,在亞洲巡展超過十年,參觀人數超越五十萬人,但楊惠姍卻不因此而自滿。

一九九六年她第一次到敦煌,面對敦煌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楊惠姍發下今生大願「希望能以全琉璃翻鑄,永留千手千眼觀音」,這尊全琉璃的觀音像,將會高達四百五十公分,會是現代琉璃創作史上最大的作品。

出身天主教家庭,楊惠姍為什麼雕塑佛像?楊惠姍的說法是,在琉璃工房成立初期,每天面對一爐爐燒壞的玻璃、負債的壓力,以及外界的冷眼旁觀,她內心承受許多不安和恐懼。可是每當拿起木櫛土,歷經雕塑佛像的過程,楊惠姍反而覺得有股安定的力量,讓心情平靜下來,學習放下那分不安。由此開始,她二十幾年來沒有間斷地雕塑佛像,希望透過佛像雕塑,將那股平靜的力量傳達給觀者。

莫高窟的四九三窟

對楊惠姍來說,留在她心裡的敦煌是:從北涼到晚清,一千四百年的慈悲與熱情。中國敦煌研究院樊錦詩院長曾鼓勵楊惠姍:莫高窟現有編號佛窟,只有四九二窟,「楊惠姍,你應該是四九三窟。」

一九九九年,楊惠姍接受樊錦詩院長邀請,在「藏經洞發現」一百年紀念時,到敦煌展覽,那時,楊惠姍開始奮起,雕塑第三窟千手千眼壁畫立體造像。當時工作人員預估「今生大願」至少需要耗費十八年的時間,才能燒製出一尊高四百五十公分高的琉璃千手千眼觀音像。

楊惠姍帶領工作人員,日夜不休工作五個月後,遭遇九二一大地震,第一尊觀音高九十五公分的泥塑原型,從離地一百公分的工作台摔下,斷裂成數段,五個月的心血歸零。楊惠姍堆起塑泥,重新再起,二千年,高一百六十公分,以玻璃纖維製成的千手千眼彩塑觀音完成,現已是敦煌研究院永久典藏品。

二○○六年,琉璃工房成功用全琉璃燒製出高一百公分的「千手千眼千悲智」觀音像。這尊琉璃觀音是敦煌第三窟壁畫首次以琉璃材質立體呈現,已是全世界至今最大的琉璃佛像造像,並被列入美國康寧玻璃博物館二○○八年《New Glass Review》重要紀錄。

二○一一年,楊惠姍與製作團隊著手二百公分的的千手千眼觀音像的研發試製,面對這件最大的現代琉璃創作,毫無前例可循,造型繁複,任何一道工序、細節,都極富挑戰性,楊惠姍與製作團隊僅能參考一百公分千手千眼觀音燒製的數值,與資深工藝們十數年琉璃鑄造經驗,反覆進行沙盤演練。

燒製過程,若以數據呈現,歷經近七○一二個小時,光是作品在窯爐內的時間,歷時整整四個月;動員近一百多位工房伙伴;使用耐火石膏材共四三五○公斤,琉璃晶質料共四千公斤。楊惠姍說,就像在濃霧中,唯有全神貫注,帶著信念,勇敢地一步步往下走。

二○一二年,琉璃工房成立第二十五年,楊惠姍創作了兩百公分高的琉璃千手千眼觀音,這是今生大願的第二階段,也是現代琉璃創作史上最大的作品,曾在台北「琉璃工房二十五周年特展」中首次曝光展出,日後將至海外巡迴展出。

如果一個人,用最大的意志去表述她心中最大的感動,再把它傳達給別人,就是藝術最真切的價值。楊惠姍追隨今生大願的每一步,都是壯麗而喜悅的。歷經十年,將第三窟壁畫立體重現的決心,正逐步實踐中;對楊惠姍來說,今生大願,永不休止。



走在絲綢之路──集印活動

Buddhist Art Along the Silk Roads

Light Shines on the Universe

2013.09.14-12.08

●活動目的:透過集印讓民眾了解絲綢之路及展品。

●集印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二樓第一展覽廳

參加現場「走在絲綢之路集印活動」,集印完成, 可至本館一樓服務台摸彩,

享用絲綢之路的重要香料所煮出的「胡椒麵」或「印度奶茶」(限量供應)。

●更多訊息請上http://www.fgsbmc.org.tw 聯絡電話: 07-656-1961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