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春秋 創作筆記-- 走過一甲子

文與圖/李賢文 |2013.08.12
1413觀看次
字級
圖/李賢文

年前,大弟整理舊照,在塵篋中發現一張老照片,黑白的團體照,大大小小加起來十四人,齊聚在一個山間的小平台,圍成一個拱形,表情莊重,姿態端嚴。這是家族合照的一幀舊照,木柵文山,指南宮前,六十年轉瞬如飛。

照片,猶如記憶檔案的軟體,一經鍵入啟動,往事前塵,歷歷在目,滔滔不絕。六十年前的人們,慎重者,往往於新年節慶之日,舉家至照相館,合影寫真以為存念。相片黏貼於相簿中,時日淹渙,紙張泛黃龜裂,人物影像漸次模糊,家族記憶是一本本既厚且重的家庭相簿堆疊而成。

舊照上的人物,有穿著西裝的父親和身著洋裝的母親,旁邊依序站著叔叔、大哥、大弟,父親日本友人與公司同事,年紀尚小的我,穿著一件唯一體面的過膝呢外套,雙手緊貼大腿,如同小兵般,立正站在父母中間。遠處山巒和緩起伏,背景山坳中有一處曲折蜿蜒的梯田,如天外飛來的美地良疇。那一天,我們一行人,隨著父母與外來貴賓,一同登上木柵仙公廟郊遊拜拜,並合影紀念。

俗稱仙公廟的指南宮,在五、六十年前的大台北區,可說是數一數二的名勝古蹟。不論是學校遠足、家人旅遊,木柵指南宮幾為首選之地。記得當時,凡是名勝,如大台北地區的圓通寺、福隆浴場等,都有駐點攝影師為遊人拍照,並酌收費用。那高大的三腳架,與罩在龐大繁複相機上的一塊大黑布,往往給予遊客一種無限莊重的想像。想像自己的影像與身旁的山水名剎將恒久凝縮鑄在同一張底片上。這使得出遊必留影,留影必存照,成為當年外出的思考邏輯。

正因為出門一趟不容易,人們往往穿上最隆重卻未必最舒適的衣物;足登厚重不合腳之新鞋,身穿沉墜不透風的外衣,在山間水湄,留下一張張興奮卻辛苦的珍貴畫面。反觀今日,人人手中不是數位相機,便是智慧手機,登山涉水何須呼朋,只要自拍自照,臉書打卡,就可以與山川共遊,同日月不朽了。

照片,曾幾何時,變得如此沉重與陳舊。照片中的影像,曾幾何時,從團體合照,變成個人專輯。老照片中,顏色雖只有黑白二色,然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連結卻繽紛熱鬧。在沒有顏色的時代,人們努力為時代增添色彩;在充滿方便的年代,人們卻失去對彼此更多的好奇與關心。

於是,在六十年後的今天,當我再一次登上指南宮的陡梯前半圓形廣場時,眼前當年那個老照片中的梯田良疇已化為烏有。遠遠近近憑空飛出高樓無數;木柵山區固然遊人依舊,而指南宮前已車馬稀至了。空蕩的階梯上,除了風聲鳥語,再無雜沓人聲。獨行在宮前的我,一步一步,彷彿也由十歲的孩童(一九五七),走到了白髯蒼蒼的今天。

徘徊瞻眺,昔日的黑白老照片與今日眼前青綠山水,既是同一格畫面,卻又重疊著異代的時空。我以水墨黑白凝寫六十年前的人物衣冠,以彩墨記錄六十年後的山水風物。

不復存在的梯田與老照片中的人物,以精密手法刻畫之,反觀遠處高樓峰起的當下景觀,以模糊剪影反襯之。存在的不清晰,不存在的卻寫實,虛與實,真與幻,此時在巨大七彩的夕陽照射之下,顯露出時空劇場的魔幻氛圍。以今映昔,以昔鑑今,在同樣的指南宮前,少年走向了白頭,春風迎向了夕照。

遠處夕陽,輝煌耀眼,眼前山水,蒼翠依舊,拾級而上的腳步,只要抱持著向上光明,不論過去與現在,往者已矣,而來者自有可期可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