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看世間--林家億堅守古法 漆線莊嚴神佛像 郭書宏 |2013.07.01 語音朗讀 979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林家億投入神佛像漆線雕藝術已經近二十年,透過精細的漆線來莊嚴神佛像,每件作品均全心投入,紮實、細緻的功夫讓人讚嘆。圖/記者邱麗玥高僅五吋六大的〈邢府王爺〉,身上盔甲上的龍麟、纏枝卷草、如意等紋路,皆細如髮絲線,可見漆線雕技藝之超群。 圖/林家億提供「漆線雕」是採用天然漆、磚粉等材料混合,再以手工搓揉成細線,在神像上纏繞成如龍鳳、寶塔、鯉魚、雲水、纏枝蓮等圖騰,形成各式浮凸的立體裝飾。 圖/記者邱麗玥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製作每尊神佛像,要抱持是自己供奉的態度,絕對不能馬馬虎虎。」林家億投入神佛像漆線雕藝術已近二十年,透過精細的漆線來莊嚴神佛像,紮實、細緻的功夫讓人讚嘆,而他堅守傳統古法的作風,相較於坊間多引進電動工具的技法,實屬難得。 現年四十二歲、出生於嘉義過溝的林家億,原本國中畢業後想當麵包師傅,但家人反對,只好聽從安排,學習當時熱門的木雕技藝。一開始的學徒生涯只能磨砂紙,他感到無趣,甚至一度想放棄,但經過師長的鼓勵,加上目睹師傅備受敬重,在「有為者亦若是」的精神與苦學下,逐漸對雕塑產生興趣,並在摸索中累積審美觀與實作經驗。 林家億指出,製作神像包含:塑造、雕刻、打磨、上漆、漆線、按金、彩繪等步驟,在學藝過程中,每個階段都必須學會,再從中選擇鑽研專長,而他則專攻漆線雕,「每到宮廟寺院時,我常會目不轉睛看著佛菩薩及神像的紋飾,也唯有透過漆雕技術,方可表現層次豐富而繁複的紋樣。」 手工纏繞 立體圖騰 傳統神佛像雕刻,得花時間揣摩神韻,林家億拿起正在雕刻的玄天上帝神像,仔細解釋漆線雕的細微所在。 林家億說:「神像上的龍鳳若是直接雕刻,精緻度有限;但是漆線雕是採用天然漆、磚粉等材料混合,再以手工搓揉成細線,在神像上纏繞成如龍鳳、麒麟、雲水、纏枝蓮等圖騰,形成各式浮凸的立體裝飾。」 憑著對神明的敬意,林家億對每個細節都不敢馬虎。他說,委託製作神佛像上漆線雕的信徒,大多是選擇高價位或古董級的神像,因此對漆線品質也相對要求;因此,他總是以最高標準來進行漆線雕,用心雕塑各式動植物、祥雲、水波、火焰、團花、雷紋等紋飾,並堅持每一條線都要自己親自纏繞,以表達對神佛的崇敬,也對得起顧客信任師傅技藝的心。 多元創作 技藝超群 由於漆線雕工藝是門相當耗眼力的技能,必須長時間專注神像坯體上,不同尺寸大小的神像,所適用的漆線粗細也隨之變化,特別是僅有五吋六大(約十四公分)的〈邢府王爺〉,身上盔甲上的龍麟、纏枝卷草、如意等紋路,皆細如髮絲線,也正因精細漆線對眼力的耗損,他為長保已逐漸消逝的漆線雕技藝,決定不再接八吋八(約二十二公分)以下的神像,而坊間流通的小尺寸漆線雕神像,至今也猶如鳳毛麟角。 除了以神佛像作為漆線雕的創作載體外,林家億為推廣這項傳統工藝,近來還製作漆線雕藝品,其中以「龍父教子升天」為題材,並以大理石為坯體的〈蒼龍教子〉,更榮獲「第三屆府城傳統工藝獎」。 林家億說,漆線雕是門蘊含宗教與藝術文化的傳統技藝,日後他將致力於創作多元的漆線雕作品,讓更多人能欣賞漆線雕之美。 前一篇文章 抓周、搏聖杯 紫南宮邀龍寶寶回娘家 下一篇文章 林來瘋布道會 8/18台北舉行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4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7【人間行者心】翁啟泰老菩薩 奉行一師一道2025.05.0408【特搜啟示】2025.05.0409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悲懺法會南華登場 見證百萬人興學成就教育願心媽祖祈福文化節今擲筊求好日 將於9/27熱鬧登場白沙屯媽祖進香3/18出發 今晚放頭旗昭告四方 全台唯一水上遶境 復興宮媽祖石門水庫祈福 土地公迎頭牙誕辰 各地湧入大批信眾祝壽 鹽水武廟文昌祭傳承古風 道長為學子點竅門 作者其他文章北巿報業公會 《人間福報》任常務理事、監事大師對佛光人的期許創辦國際佛光會 弘法全球爭取國定佛誕 凱道同慶母恩佛光山是十方叢林 住持傳賢能 金門吉祥地 兩岸佛教共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