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福宮」旁的茄苳樹最少有四百歲了。圖/高燈立
茄苳瀑布頗有山高水長的氣勢。圖/高燈立
潛藏在大尖山的背後的茄苳瀑布,原本有一條古道可繞山路而至,後因馥記山莊開了一條環山道路直達茄苳瀑布,讓原有的茄苳古道失去了光彩,也逐漸被登山者遺忘。
舊時,茄苳古道一共連通三個瀑布茄苳瀑布、大尖山瀑布及秀峰瀑布。這三個瀑布各具特色,而茄苳瀑布可說是特色中的特色,其瀑布連落四層,底層就在產業道旁,非常容易親近。
茄苳樹下故事多
當藍十五路的公車,切入汐止忠孝東路,過了仁愛路口,在招商街下車,迎面而來的,便是虎形山口的土地公廟,和廟門的茄苳橋頭,步行右轉進入這條原為保甲山道的古道,沿壁的山洞,是早年日治時期存放炸藥或其它重要的物資之處,從防空洞安排地點來看,全部刻意設在隱密處。
過了新台五路的涵洞,從茄福街切入,當地的信仰中心「添福宮」在茄苳老樹的「保護」下可說香火鼎盛;據一旁的碑文史獻記載,一六六二年鄭成功嫡系子孫,沿著基隆河溯河而上至蜂仔峙庄(汐止)登陸,並於瑪琉溪岸(今茄苳溪)墾殖,結果發現山谷中有一棵卓然聳立的茄苳樹,遂取名為「茄苳腳」,可見這棵茄苳樹齡最少也有四百年以上了。
經過產業道路折轉處,遠處隱約傳來唦唦作響,原來茄苳瀑布就在不遠處。小亭在樹叢隱處,水流從橋下流過,看似一幅傳統水墨畫的文人吟詠畫面;既然如此,我何不像武陵人一樣深入探個究竟?
山高水長茄苳瀑
沿石階逐級而上,到了第一層瀑布,這一層多石,瀑身約莫四尺高,在巨石相擁的間隙下,水量豐厚飽滿。再往上一層瀑布,頓時,五色鳥鳴大作,我驚覺到自己似乎打擾了山中的鳥,心中稍有不安,忍不住提醒自己:走向瀑潭時可要小心翼翼吶!
頂瀑頗有山高水長的氣勢,谷間綠樹蔭天,瀑布彷如從天上向下傾瀉,然後第一層、第二層,再到第三層,包括去過的第四層,共四層瀑布,這是四分尾山系的瀑布群中較具特色的。
站在瀑布底下,不一會兒,果然精神飽滿,元氣大好,這也難怪以前看武俠片中,練武者特別喜歡在瀑布下練功,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