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story 9--以國為家的南韓鐵娘子朴槿惠

楊慧莉 |2013.05.11
2441觀看次
字級
南韓第一位女總統朴槿惠。 圖/路透

今年二月甫就職不久的南韓總統朴槿惠,隨即面臨北韓的挑釁和威嚇,情勢曾經看似危急,所幸最後平安落幕,危機暫時化解。但過程中,朴槿惠表現得不卑不亢,絕不讓步的堅定態度令人刮目相看,除了展現巾幗不讓鬚眉的一面,也再度證實「虎父無犬女」,強人朴正熙的女兒果真不同凡響。

作為政治強人的後代,朴槿惠似乎命中注定走上政治一途。或許也正是此因緣,讓她得以突破極為保守、明顯男尊女卑的國族加諸在女性身上的種種限制,成為南韓第一位女總統。但作為一個個人,朴槿惠如何看待自己的政治宿命?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位甫開啟自己的政治時代的亞洲女強人和她的人生故事。

生命軌跡

從落難公主到南韓總統


朴槿惠(1952-)出生於大邱市,父親為南韓第五至第九任總統朴正熙,母親為陸英修,下有一弟一妹。雖非含著金湯匙出生,她在其父發動軍事政變、成為南韓總統時,適逢成長時期。當時,她才九歲,生命正要開展。

成長時期 貴為公主

貴為總統千金,朴槿惠在其父當政的前十三年裡,無憂無慮地度過自己的成長期。這段時期,即便全家身處權力中心,她的母親卻戒慎恐懼,希望家人跟平凡人一樣過生活,並再三叮嚀自己的孩子要謙卑為懷,免於權力的腐蝕。

一九七四年,朴槿惠畢業於西江大學電子工程系,曾夢想當一名教授,還因此前往法國格勒諾布爾大學進修。但人算不如天算,才去進修沒多久,就接獲其母遭暗殺的噩耗,連忙趕回,教授夢不僅戛然而止,還在身兼母職,照顧弟妹之餘,更代替母親,扮演起當時南韓的第一夫人。

頓失雙親 忍辱負重

此時,朴槿惠正逢談戀愛的芳華之齡,但因母親的過世,讓她無法像多數人那樣女大當嫁,當個平凡的家庭主婦,甚至她連一場「像樣的戀愛」都沒談過。

因喪母而將家族命運置於個人命運之上的朴槿惠,萬萬沒想到她的家變並未結束。五年後,她的父親也遭刺殺身亡。霎時,她和弟妹彷如從高山跌入谷底,由皇親貴族變為平凡老百姓。

搬出青瓦台(南韓總統官邸)後,朴槿惠和弟妹才慢慢見識到政治的現實,當發現各種詆毀其父的言論如紙片般飛來時,他們只能在家默默祭拜父母,不敢張揚。而昔日的公主、王子也因失怙而無人聞問,直到十八年後。

以父之名 踏入政壇

一九九七年,朴槿惠在南韓遭逢金融危機時復出,表示要以父之名,「完成其生前未盡事業」,當時還遭媒體奚落,說她「消失」的那段日子八成閉門思過去了,弄得她哭笑不得,因為她仍在南韓認真過活,只是沒人關心罷了。不過,她卻是在這段期間深造,曾到台灣文化大學研修「最高產業戰略課程」,一九八七年獲頒該校的榮譽博士學位。二○○八年,朴槿惠亦獲釜慶大學和韓國科學技術院頒發的榮譽博士學位。二○一○年取得其母校西江大學頒贈的榮譽博士頭銜。她精通漢語,喜歡中國哲學,深受馮友蘭著作《中國哲學史》的影響。

一九九八年,朴槿惠首次當選國會議員,立即出任大國家黨(今新國家黨)副總裁。之後,仕途一路平坦,二○○七年參加大國家黨總統選舉黨內初選,僅以些微差距敗給前南韓總統李明博。二○一一年至二○一二年,她擔任新國家黨黨魁,代表該黨參加第十八屆的南韓總統選舉,結果出馬成功,締造多項「韓國第一」,包括首位女總統和首位第二代總統(父女皆為總統)。

心路歷程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深諳韓國選情的人都知道,朴槿惠的當選多少要歸功於她的父親朴正熙,因為至今朴正熙仍有許多死忠的粉絲。他們抱著愛屋及烏的心理支持朴槿惠,是希望她能延續其父締造的「漢江奇蹟」;他們甚至無視於她的性別,頂多把她當作女版的朴正熙。儘管如此,朴槿惠絕非只是個「靠爸」的花瓶,二十二歲代替母親擔任南韓第一夫人時,她就已經在政治圈小試身手了。

小試外交身手

朴槿惠在自傳中回憶了自己在其父身旁的所見所學,尤其是外交實務。舉例而言,一九七九年美國前總統卡特夫婦訪韓,雙方因歧見僵持不下,關係緊張。當時美方以南韓不顧人權問題要脅「撤退駐韓美軍」,南韓當局力圖挽回,但在某些部分卻不願讓步。

所幸,朴槿惠適時展現外交手腕,善用譬喻,先取得卡特夫人的諒解,再獲得卡特本人的善意回應,終於化解一場危機。她的父親開心地讚賞她立了大功,而她也見識到外交的重要性。

那段頻頻接待外賓的時期,除了讓朴槿惠「享受與世界各國頂尖人物和偉大人物見面的機會」,最重要的是培養了她對外交的敏感度,學到如何與其他國家政要保持良好關係的祕訣,深刻體會「外交訓練絕非一蹴可幾,就如釀出陶醉人心的紅酒一樣,需時間和真誠的磨鍊」。

親睹權力面貌

除了外交能力的陶鑄,身為強人女兒的朴槿惠,另一個收穫應是,很早就近距離觀察到權力的真實面貌。善用譬喻的她,認為權力是一把「利刃」,操刀者若無深度哲學及修養,就會不當使用,最後不僅傷及無辜,而且因累積的恨意、憤怒與報仇,而被其反噬;相反地,如果善用它,它可是造福百姓的利器。

這番見解是朴槿惠在她搬出青瓦台、遠離權力中心後體悟到的。其父為加速國家經濟發展、排除異己的獨裁作風,固然成了權力不當使用的前車之鑑,但其父周遭充斥的一堆政客,更讓她感歎「能夠遵守原則和信念,用一貫的哲學開拓政策的政治家,簡直少之又少」,這些政客見風轉舵,成了整天追逐權力,「沒有信義,只有算計」,只為個人利益的醜陋之人。

看盡世間冷暖

在其姐弟失怙期間,朴槿惠隨即目睹了一場背叛戲碼。其父生前親信許多紛紛過河拆橋、今是昨非地靠攏新政權,不僅貶低其父生前成就,還開始人身攻擊,讓她見識到人心的可怕。

不過,除了這些落井下石之人,朴槿惠周遭也出現了一些溫暖之手,試著提供他們一些幫助,讓她發現看破人的內外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也心存感恩周遭仍有那些先前雖無交集,但「心和理念不會因時勢而動搖」,待她以誠之人。

重生之旅

決以希望改寫生命史

儘管看盡世間冷暖,種種不凡的成長經驗,卻也造就出朴槿惠成為一個有原則、有信念之人。為了堅持原則,她的作風往往強硬,一如其父和偶像柴契爾夫人;而且在危急時刻表現得比常人都堅強,甚至置個人生死於度外。

舉例而言,二○○六年,她為黨內首爾市長選舉造勢時,遭不明身分男子攻擊,劃傷臉部之後,她不以為意地繼續關心選情,一如其父四十年前面對其母遭槍殺時的反應。當時,朴正熙正在台上演講,看到其妻淌著血被人抬走後,對著觀眾繼續演講。後來,朴正熙遭暗殺,朴槿惠得知噩耗後,馬上詢問北韓的動向,亦如其父一樣置國家安危於小我之上。

韓版追殺比爾

或許因流著強人的血液,朴槿惠比別人多了一分優勢:家族遺傳的決心。但她的人生際遇才是滋養她堅定性格、帶她步入政壇的最大因緣。試想,一個原本出身顯赫家庭的女子,突然舉目無親,家族蒙塵,身心嚴重受創可想而知,她要如何走出內心陰霾,甚至重整家風?

朴槿惠的遭遇讓人不禁想起美國電影《追殺比爾》裡女星烏瑪舒曼所扮演的「復仇女神」,都在生命遭受重大傷害、隱忍多時後,終於找到復仇、甚或重生的機會。只是這個「仇家」未必是有形的對象,一如烏瑪舒曼所要追殺的仇家「比爾」那樣,朴槿惠要面對的卻是她的家族包袱和國仇家恨。

擺脫家族包袱

如要為這個「家族包袱」正名,大概就是朴槿惠父親的獨裁形象了。去年總統大選中,支持和反對朴槿惠的人都為了相同原因:她是朴正熙的女兒。支持她的人,是因為看在她父親曾經創造南韓經濟奇蹟的分上;反對她的人,則因為其父罔顧人權、打壓異己,視她的當選為獨裁政權的延續。

為了甩開家族包袱,朴槿惠在競選期間,曾為其父的侵犯人權行為公開道歉,試圖免除反對者的疑慮。但相對的,朴槿惠卻也要鞏固家族遺產:她父親留下的經濟政績。這讓她在面對北韓威脅時,得做出適度的讓步。

前陣子兩韓關係劍拔弩張,一觸即發。一開始,朴槿惠面對北韓的挑釁,展現強硬、不妥協的態度,因為對她而言,北韓除了是「國家世仇」,也是「家恨」,因其母當年就是遭北韓政府派來的刺客暗殺。但看到南韓股市大跌,她為顧全大局,也不想壞了其父的政治遺產而隱忍了下來,只好含糊提出與北韓對話的可能性。

肩負時代任務

目前表面看似風光的南韓經濟,其實內部也充滿了隱憂,所有資本主義國家財團坐大、貧富差距擴大、房價飆漲、年輕人高失業率的現象也同樣在此國家上演。此經濟困境已讓民間悲觀以待,傳出第十八屆總統將會是「最不幸的總統」的說法,如果朴槿惠還要在此時發動戰爭,無異雪上加霜。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每個時代的總統都有其肩負的時代任務,認為比起經濟議題,朴槿惠當務之急應是「民族和解」,並盡其所能幫助「解放北韓人民」,讓北韓百姓也能享有基本人權,過像樣的生活。先前沒有任何一位領導辦到這點,如果朴槿惠能做到,就可成為其個人專屬的政治資產。

或許,專家的見解暫時不能了卻她的國仇家恨,但至少能放大她的生命格局,最重要的,她對人權的貢獻也將彌補她父親先前枉顧人權的缺失,讓家族史不再停留在那個汙點上。

無論如何,朴槿惠的時代終於來臨,如今正是她身體力行對權力深刻體悟的時刻。能否善用眼前這把權力「利刃」,正考驗著她的政治智慧。

這不僅對南韓人民很重要,對朴槿惠本人亦然,因為她終於有機會走出家族陰霾,而且用希望開啟自己的重生之旅。而她的命運早已不僅屬於她個人,多年前就與家族、國家連結成一體了,一如她在自傳中所述,「對於無法選擇的政治宿命,自己只能堅強以對,但我選擇了希望,唯有如此,才能強忍常人無法承擔的悲傷,因為我的人生不僅僅屬於自己,如今我正開啟另一條命運道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