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光身影1 --伸張正義的寶萊塢巨星阿米爾罕

楊慧莉 |2013.04.27
11212觀看次
字級

二十一世紀科技文明,但人類社會並未就此一片光明,反倒因人類貪婪、社會不公,拉大貧富差距,出現更多的陰暗死角。在那裡,每天上演著層出不窮的貧困、犯罪故事。一般「正常」老百姓或許大都選擇「視而不見」,但也有一些置身各行各業的佼佼者,企圖力挽狂瀾。他們彷如上帝派來的使者,黑暗中的燭光,用他們身上的光芒照亮社會陰暗角落。其義行令人讚嘆,值得讀者窺其堂奧。

本系列首度登場的是,《時代》雜誌2013年百大影響人物之一的寶萊塢巨星阿米爾罕。近來,印度社會犯罪問題愈演愈烈,引起國際關注,讓人不禁詢問這個國家究竟怎麼了?所幸,他們的社會並非全然麻木,反而有一位巨星「與其詛咒黑暗,不如挺身而出」。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位「印度的良知」。

生命軌跡

歷經蛻變之旅

與沙魯克罕(Shahrukh Khan)和沙萊曼罕(Salman Khan)並稱印度「3 Khan」天王的阿米爾罕(Aamir Khan, 1965-)出生於印度孟買。他的父親是製作人,伯父和堂哥是導演,哥哥也是演員。除了出身演藝世家,阿米爾罕尚擁有亮麗的外型,往演藝圈發展似乎已是指日可待之事。事實上,他八歲時就已經在電影《Yaadon Ki Baraat》中露臉了。

童星出身 大顯身手

儘管有客串演出的機會,阿米爾罕的受教過程與一般人無異。就學時,他偏愛球類運動,尤其是網球,還曾獲得馬哈拉施特拉邦的網球冠軍。阿米爾罕不僅有運動細胞,對於自己的學習也頗有主張。八年級時他提出轉學,只因新學校有更好的課外活動。大學時,他好不容易通過艱困的入學考試,卻在就讀前臨時轉向,因為他發現還有更有趣的事情:當製片。於是,他不顧父母勸告,決定輟學,在叔叔的製片公司做助理導演。

儘管並非志在演戲,他卻因無意中參演了一九八八年的愛情鉅作《冷暖人間》(Qayamat Se Qayamat Tak)而一炮而紅,不但奪下當年度的印度奧斯卡最佳新人獎,還自此一躍為寶萊塢的一線男星,綻放耀眼的巨星丰采。之後,他演出多部賣座影片,多次獲最佳男主角提名,但都與獎項失之交臂,直到一九九六年的《忘情戀》(Raja Hindustani),才終於揚眉吐氣,榮登當年度的影帝寶座。

二○○一年,阿米爾罕成立製片公司,首部作品《榮耀之役》(Lagaan)即獲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這部片子也成為當年度印度奧斯卡的最佳影片,而他也因主演該片,二度封帝。二○○七年,阿米爾罕首度執導演筒,自製自導自演了一部探討閱讀障礙的影片《心中的小星星》(Taare Zameen Par)。這部影片呈現不凡的細膩情感,賺人熱淚,還因此榮獲當年度印度奧斯卡最佳影片;阿米爾罕也獲頒年度最佳導演獎。二○一○年,阿米爾罕因卓越的藝術成就,獲頒象徵印度公民最高榮譽的蓮花裝勳章。

投身公益 引發迴響

儘管身處影視娛樂業,阿米爾罕卻非無視於人間的苦楚。打從十多年前,他就因編製和演出多部探討社會議題的影片,而脫離早期奶油小生的形象,一如倫敦大學印度文化教授Rachel Dwyer所言:「人們已經不太記得阿米爾罕是九○年代三大電影天王之一了,這十年來他完全重塑自己。」

去年五月起,他將探討社會議題的力道又往前推進了一步,主持了電視節目《真相訪談》(Satyamev Jayate)。這個每周日播出的節目,採現場脫口秀訪談和記者實地報導方式,將印度長久以來為人垢病的社會問題攤在陽光下檢視,包括非法墮胎女嬰、兒童性騷擾、印度嫁妝問題、殺蟲劑濫用、醫療不當,甚至亙古以來反映社會不公的種姓制度等。

此節目一播出,佳評如潮,造成萬人空巷,收視率累積超過五億觀眾,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力可謂空前絕後:印度Rajasthan邦的最高民選長官已承諾要盡速判決違法墮胎的案件;促成兒童性侵法在印度下議院的通過;阿米爾罕並受邀出席議會委員會,就醫療體系作證等等。

為了擴大節目影響,阿米爾罕還在《印度斯坦時報》寫專欄,在全國性廣播節目中接聽電話,也常上電視新聞節目受訪。

與其詛咒 不如共擔

說起製作此節目的初衷,阿米爾罕表示:當初電視台找他製作一個遊戲節目,他一點也不感興趣;不過,他卻從此邀約中看到契機,因為由來已久,他對生病已久的社會憂心忡忡,卻不知自己能做些什麼;如今,機會擺在面前,他準備善加利用,何況「電視始終是個強有力的媒體」。

不過,儘管節目發揮了許多正面影響,卻也慘遭一些負評。比如,有人批評節目對元兇的指控不夠有力,但阿米爾罕說,節目的最大目的在「了解問題的真正原因,而非指責任何人……要持正面態度,不要把問題歸咎於某個特定人士,即便名義上政務官要為問題負最大責任,但他們難道不是你我選出來的?要說責任,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難辭其咎。」

《真相訪談》的成功造成愈來愈多的社會運動者、決策者找上阿米爾罕,視他為各種議題的救世主。有人甚至建議他乾脆出來參選,但他表示自己無意於從政。

佳偶相伴 人生添彩

擁有群眾魅力的阿米爾罕有兩次婚姻。一九八六年,他與鄰家女孩結婚,後育有一子一女。

這段婚姻於二○○三年戛然而止,但他始終尊重前妻,彼此維持友好關係。之後,他與《榮耀之役》的副導可蘭拉奧(Kiran Rao)相知相戀,修成正果,梅開二度。

在印度,阿米爾罕內外兼具,不可多得,有「完美先生」的封號。但「完美先生」又是如何看待他的第二任妻子呢?

「我覺得可蘭讓我放鬆。她充滿了正面能量,神采奕奕,永遠都掛著一抹燦爛的微笑,帶給人快樂。我一直都是個很拘謹的人,直到可蘭走進我的生命裡,才變得比較放鬆。」

聽了阿米爾罕這番告白,「郎才女貌」可能還不足以形容這對夫妻的登對。

行事作風

堅守道義原則

阿米爾罕「拘謹」的自我剖析也呼應了他處世認真和嚴謹的態度。量少質精是他拍片和製片的原則,這讓他在成天軋片的寶萊塢電影界裡成為異數,而且愈是有名,他更要愛惜羽毛,堅持品質。比如,他可以為了拍攝一部講述對抗英國殖民的起義故事,花四年時間成天泡在圖書館翻閱相關文獻,花一年時間留長髮和蓄大鬍。

坦言直率 無畏強權

除了擁有敬業的精神,阿米爾罕更是位深具社會責任感的藝人。他曾說,不管自己的職業為何,都無礙於他所堅守的價值。這讓他在許多場合敢說敢言,踢到不少鐵板。舉例而言,他曾經為了聲援幫助貧困階層的生態團體,擋了主政者的財路,被執政當局要求公開道歉,否則他的電影將遭到封殺。結果,阿米爾罕拒絕道歉,也不收回言論;寧願喪失票房,損失慘重,也不願妥協,委屈求全。

在《真相訪談》節目裡,阿米爾罕更發揮了他一貫實事求是、說真話的作風。在製播濫用肥料和殺蟲劑這一集時,他就針對議題廣邀真正的專家學者探討事情的真相,結果踢爆了化肥、殺蟲劑業者的謊言,證實有機農業才是人類未來的保命之道。

淡泊名利 拒做蠟像

如今,阿米爾罕的公益形象有目共睹:他是全球性公益活動「地球一小時」的印度區代言人,也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印度區親善大使。

不過,頂著各種光環的阿米爾罕,卻是個淡泊名利之人。他甚少出席各種頒獎盛會,除了懷疑印度電影獎項的真實性,票房和獎項畢竟不是他投身電影業的最大目的,感動、啟發觀眾才是他的電影夢。

他甚至對「完美先生」這個封號敬謝不敏,寧可有人在路上以他扮演的角色之名稱呼他,因為這表示他的電影已深入人心。當英國杜莎夫人蠟像館提議要為他製作蠟像時,他予以婉拒,因為他覺得影迷想看他的時候,去看他的電影就好。

生命花絮

共譜動人樂章

說起吸引粉絲,政治家永遠都不是巨星的對手。不過,日前英國首相卡麥隆在造訪印度德里當地大學時,卻大受學生的歡迎,因為他當時有阿米爾罕當地陪。而卡麥隆倒也沒往自己臉上貼金,他打趣地說:「印度之旅讓我學到想當一個受歡迎的政治家,要先確保有寶萊塢天王隨行。」

信守承諾 成人之美

儘管身為巨星,阿米爾罕卻很平易近人。去年四月,他出現在一位電動黃包車伕兒子的婚禮上,讓主客驚喜萬分。原來,二○○九年,他到印度各地宣傳主演的《三個傻瓜》(Al Izz Well)時,遇到電動黃包車伕納蘇尼(Nathuni)。納蘇尼搭載他遊遍恆河聖城瓦拉納西(Varanasi),而且從頭到尾將這位貴賓的身分保密到家。

當時,阿米爾罕為了答謝,還致贈對方飛機票,邀他飛去孟買觀賞《三個傻瓜》的首映。納蘇尼應邀前往,阿米爾罕把他當作老朋友般地親切接待,還說要參加他兒子的婚禮。沒想到三年後,在得知納蘇尼兒子的喜訊後,他果真依約前往,讓婚禮備添光采。

巨星光顧 生意興隆

阿米爾罕的賀婚之行,也引來大批媒體的採訪。途經一家小吃店,阿米爾罕大方坐下來品嘗,讓小店老闆受寵若驚。他點了四個蔬菜餅,卻只吃了幾口就閃人,因為大批媒體和粉絲如影隨形,讓他只好打包帶走。過程中,由於人群推擠,造成小店一些鍋具的損毀。阿米爾罕見狀,不好意思地留下五百盧比作為補償,比四個蔬菜餅的要價二十盧比多出好多倍。

起先,老闆還為阿米爾罕的光顧所引發的騷亂略感不悅,但幾天後他才真正「見」識到阿米爾罕的影響力。許多人開始慕名而來,要點用阿米爾罕先前享用的美食,把他的小店擠得水洩不通。老闆承接其父二十五年前打造的小吃店,生意始終平平。如今,有了阿米爾罕的加持,小店突然蓬蓽生輝,生意興隆,讓老闆決定改裝店內裝潢,而且要把阿米爾罕光顧時的身影貼在每個角落。

曾有記者問阿米爾罕未來的人生計畫,他表示會繼續用電影說出動人的好故事,因為這才是他真正樂此不疲之事。即便如此,他的戲裡戲外表現和影響早已超越這個範疇。不容置疑,他已成為許多人「心中的小星星」;既是說故事者,也是改變印度許多不幸故事結局的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