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柴契爾主義的反思

 |2013.04.20
4202觀看次
字級

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的喪禮十七日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舉行,全球一百七十個國家與國際組織領袖等兩千三百多人出席,為這位英國歷史上唯一的女首相,送上最後一程。「鐵娘子」雖然與世長辭,她所推動的「柴契爾主義」則留給後世深遠的影響。

柴契爾夫人自一九七九年至一九九○年間擔任英國首相,她篤信自由經濟,主張小政府,任內對英國的政經社會進行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包括推動國營事業民營化、鬆綁勞動市場、金融市場、限制工會權力、調降稅率等,促使英國走向市場經濟,這些大改革在全球掀起民營化的浪潮,也成為許多國家學習的典範,被稱為「柴契爾主義」。

柴契爾夫人曾說,「唯有個人擁有自由,國家才會變得偉大。」《經濟學人》指出,「柴契爾主義的核心理念就是打破現狀,擁護自由。」柴契爾夫人所推動的改革不僅改變了保守黨,甚至整個英國的政治;她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與已故美國總統雷根合作對抗共產主義,終結了蘇維埃政權。

不過,柴契爾夫人雷厲風行推動民營化,在英國國內也引發兩極評價。支持者認為,柴契爾主義使得英國的競爭力大幅提升;反對者則批評,當年的金融大改革,對金融業大幅鬆綁,倫敦發展為世界金融中心,讓英國引以為傲,但金融業產值占全國經濟的比重大增,金融發展失衡,也種下了今日金融風暴的遠因。

統計資料顯示,過去二十八年來,英國人均所得大幅增加,在一九七九年時,英國人均所得相當於美國的百分之七十六;二○○七年,這項比重提升至百分之八十三,在七大工業國中,英國僅次於美國、加拿大。這段期間,英國生產力也大幅提升。一九七九年時,英國工人平均產值是美國的百分之七十五;二十八年後,這項比重提升至百分之八十五。

究竟柴契爾主義對英國帶來利弊如何?倫敦政經學院經濟學家范芮南指出,柴契爾夫人推動自由經濟,提升了英國的競爭力;不過,也產生某些缺失,例如貧富不均擴大。《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沃夫則指出,英國有龐大的金融中心,製造業部門相對較弱;有鬆綁的勞動市場,但貧富差距更大,且政府與民間投資不足。金融海嘯以來,後柴契爾時代的英國經濟,遠比許多人想像的脆弱。

自金融海嘯之後,各國政府大幅擴張財政,並相繼推出量化寬鬆政策,迄今歐洲各國仍深陷債務危機。《經濟學人》認為,歐洲各國必須進一步推行柴契爾主義,大幅鬆綁市場,否則經濟難有起色。

不過,當前的政經環境與三十多年前柴契爾夫人執政時大不相同,年輕人發起「占領華爾街」運動,要求政府政策不能獨厚金字塔頂端的百分之一,忽略其他百分之九十九民眾所承受的苦難。

當今貧富差距擴大、金融市場失衡、政府債台高築已成為許多政府頭痛的問題。各國政府在推行自由經濟,全力追求成長之際,更應關切百分之九十九廣大民眾的福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