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藏經‧圖像藏

如常(《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主編) |2013.04.07
3511觀看次
字級

那年,二○○一年,我剛考上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大師對我說:「讀書要能活用,做中學才能扎實學問。佛教需要一套《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將浩如煙海的佛教美術資料,分類整理,圖文介紹……」我說:「好。」原本預計應該六、七年可以完成,怎知越編問題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多,幾次想打退堂鼓,但想到大師為佛教、為眾生的心,只好悄悄的收起退縮的心,繼續前進。

編書第一要有人,但去哪裡找專業人材呢?靈機一動,先找和佛教美術相關的書籍,從版權頁,也許可以得到線索。於是依著版權頁上所載,主編、作者,挨家挨戶的去拜訪,從臺灣到大陸北京,再到新疆、雲南,大家的回應不一。臺灣故宮博物院的一位學者說:「在臺灣研究佛教藝術的專家學者,跨國界又跨領域的太少,建議您們將這筆經費捐給敦煌研究院。」大陸甘肅炳寧寺石窟研究員說:「日本學者來過了,他們覺得要編『世界佛教美術』,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主任金唯諾教授答:「僅中國佛教美術,要在十年完成都不容易,何況跨漢傳、藏傳、南傳領域,難!」也有學者答應在他們研究的領域內願意幫忙撰稿,但要我提供收錄的詞目和體例。

為了體例,我請《國語辭典》總編輯李殿魁博士指導。有了初步的體例,接下來是搜集資料。資料在哪裡?找遍了臺灣的圖書館、書局,方知要有一書內容囊括「世界」「佛教」「美術」還真難。從此以後我過著找書的日子,出國辦事,哪裡都不想去,只一心一意找書局,回國,行旅箱沒有紀念品,裝的是滿滿的書,雖如此,還是無法搜集到「世界」佛教美術。於是我聯繫佛光山海內外道場與佛光會員協助,甚至發動佛光山的義工,並隨時注意出版資訊,如此一來,相關書籍自歐洲、斯里蘭卡、香港、馬來西亞、日本、韓國、越南、緬甸、泰國……一本本一套套的飛到編輯部。書有了,但問題接踵而至,誰能將這些書譯成中文?我請各國相關領域的學者幫忙,但懂德文、法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韓文、俄文、泰文……卻不懂中文,研究美術的對佛教義理又不甚了解。

捨我其誰 難行要能行

面臨的專業問題前所未有,學界看法不一,甚至勸我放棄這項不可能的計畫;編輯部同仁心急如焚,我求助大師。

大師篤定地說:「大家都認為無法完成的事,我們更應該本著『捨我其誰』的願力去達成,為佛教保存藝術文化瑰寶,是我們這一代佛教徒的使命!」

在大師的指導、支持下,我繼續鍥而不捨廣邀各界提供意見,送編輯部的同仁去學書法、研習美術史,請相關學者來上課。龐大的資料要分類、整合,我請專人設計資料庫系統,並邀來一批義工剪貼資料、輸入。因緣具足,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教授羅世平博士來臺灣講學,在大師的邀約下,成為本套書的顧問,他不定期來臺指導,並請全國最優秀的研究生及教授撰寫與審稿。

本套書名為《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除了文字資料,更重要的是圖片,我們找專業攝影師,從他大量的幻燈片中,一張一張精挑細選。還有大英博物館、韓國觀光社等免費提供,此外,一批默默付出的義工,更是令人感動。有人為了一張照片,搭飛機,轉公車,兩天後到達,卻下起了雨,只好耐心等待雨停;也有的利用假日,一大早出發,怎奈到達目的地已是日暮時分,要留下來等待明日旭日東升,或改天再來,可真為難。拍照除了天時、地利,更要人和,好不容易風和日麗,萬里晴空,鏡頭裡一批又一批穿梭的遊客,讓人不忍按下快門。好不容易有人提供圖片,有的卻完全不知道它的歷史背景,只好望著圖片「旁敲側擊」,低聲尋問,然並不是每張照片都願意說明它的來歷,最後只好割愛了。

有文有圖,卻不能全部收錄,選詞目,作品要具歷史意義,有藝術價值,同類題材,只能精選一二,取捨又是一大困難。遇到學者對於建築年代的論證、文物的含義及經典依據等意見有分歧,我們除了再三比對、請示專家,甚至找人實地考查;編輯部同仁對年代的表述、譯名的統一及體例等看法不同,只有透過會議不斷溝通、協調。此外,審稿老師之延聘亦煞費周章,因為這套辭典收錄的是世界各國佛教建築、石窟、雕塑、繪畫、工藝、書法、篆刻及人物計八大類的辭條,須集合不同地區、科別的專家來審稿。

閱編圖典 如逢靈山會

出版日期已定,美編正進行最後的排版設計,才發現某寺院重建、某地又有文物出土,博物館也有新的文物發表,收?不收?換圖?又是一大難題。

「辭典」是工具書,具有專業性與權威性,尤其是整合世界各地的佛教藝術文化,在資源、人力與時間上都面臨一大考驗,因此許多民間組織乃至國家機構,都不敢輕易開啟這項艱鉅的計畫。而今,這套書在佛光山星雲大師的慈心悲願下,終於要出版了,付印前作最後的校對,一頁一頁往下翻,隨著頁面,我時而飛到了印度,時而到了泰國、中國、日本、韓國,沿路不小心遇到了悉達多太子,四天王也出現了,還有乘祥雲而來的觀音、地藏、文殊、普賢等菩薩……隨後見到了佛陀。剎那間,腦海中浮現經典一段記載:佛陀成道後,曾上忉利天為母說法三個月,當時優填王十分思念佛陀,憂愁成疾,於是眾臣請巧匠用旃檀木雕造佛的形象。忽而想起古德曾云:「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出生;懺悔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

而今,何其幸運,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就在我的翻閱間出現。靈山會上我不知身在何處,但是眼前一張張栩栩如生的靈山會上圖,我聽見佛陀正在說法……生動的極樂世界圖,阿彌陀佛足踩蓮花,慈悲來迎。見佛塔如見佛,佛塔之所在,就是佛陀教化之所在,也是正法常住的體現,此時我不僅見到現存年代最早的桑奇大塔,還見到世界各國的佛塔。

每件作品、每棟建築物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揆諸史傳、古蹟題名,佛教藝術的創造者既有名垂青史的名師大家,也有名不見經傳的匠師百工。如從事佛寺建築和雕塑的匠師曾創造傳之久遠的傑作,然大多不見名籍,僅於偶存的造像題記或佛寺碑志才能略見一二。在人物卷,我看到了名師大家,也見著了名不見經傳的匠師百工……

二千六百年前,佛陀入滅後,五百羅漢為讓正法久住,舉行佛經第一次大結集。二千六百年後,星雲大師祈願透過佛教藝術的光芒,讓世人看見佛教文化的內涵,獲得佛法的歡喜和利益,編製《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佛教美術首次大結集。

歡迎十方大眾助印。服務電話:886-7-656-1921轉1441~1443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