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推波 香文化深入民間

郭書宏 |2013.03.25
2749觀看次
字級

「險心游萬仞,躁欲生五兵,隱几香一炷,靈台湛空明。」

─宋‧黃庭堅

香,物雖微而貴其氣味芳馨,不但可以供奉神佛社稷、祭祀祖先,也能於日常生活中飲食、佩帶、除瘴避穢。綜觀歷代香學研究中,對於氣味品評最精妙者,莫過於北宋黃庭堅,他曾以「隱几香一炷,靈台湛空明」,點出品香的最高境界,不僅是氣味的分辨,而是對「香」從嗅覺器官的「知覺」,到修行「觀想」的昇華。

為推廣香的藝術與文化,歷史博物館與中華東方香學研究會合作,即日至五月五日在史博館舉辦「靈台湛空明─傳統香文化展」,以中國焚香的歷史演變為架構,展出近兩百件的香爐、香盒、香筒、香瓶、香材等香文物,輔以香席演儀,帶領觀眾認識傳統香文化。

用香歷史久遠

「中華民族用香的歷史久遠流長。」史博館館長張譽騰表示,漢代以前,貴族會用香沐浴,以身上的香味提醒其社會地位;西漢受神仙思想影響,製造型態精巧的「博山爐」香具;到魏晉南北朝後,又融入佛教焚香法事的觀念。隋唐時,皇室和士族階級用香風氣極盛,不但以花草薰香、香木焚香,更出現用香材所營建的宮室。

在宗教推波助瀾下,民間也開始用香,對往後宋元社會香文化的開展,產生深遠影響。張譽騰表示,兩宋時期,「插花、品香、點(鬥)茶、掛畫」被稱為文人社交圈的「四般閒事」,是評斷文人生活品味高低的標準,與琴、棋、書、畫四藝並稱。「中國香文化鼎盛於宋、元兩代,文人好香愛香,形成燒香乃士大夫清致的價值觀。」

香文化發展至明代進入成熟期,名士、僧道競相修築「靜室」,以「坐香」來「習靜」,利用「課香」作為勘驗學問、探究心性的方法。之後,明代中期至清初盛世,用香文化臻於完備。

古人的「四般閒事」傳入東瀛後,發展成為茶、花、香、書「四道」,但在中國,只有流傳茶道與花道,品香之道失傳許久。為重新喚起香文化直指心性的義涵,投入研究香文化多年的已故教授劉良佑,於二○○四年成立「中華東方香學研究會」,以品香四德—「品評審美、勵志翰文、靜心契道、調和身心」為創會宗旨。

「『品香』結合理智與情感的生活品味,更是敬天禮佛、輔助修行的重要媒介。」中華東方香學研究會理事長李凱萍表示,直到今天,台灣香文化隨著學者的研究、同好成立學會,得以延續發展;她期待,能藉由這次與史博館合辦的「傳統香文化展」,帶領民眾認識香料、香具及香席,體會古人鼻觀風雅間的思想與哲理,進而走入香文化所蘊含淨心修身的內省境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