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聶華苓

陳文茜 |2013.01.04
2672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陳文茜 文茜世界周報主持人

她的紀錄片蜷曲於文化版的角落裡,正如她的一生,從不刻意追求自己的名望。「聶華苓」,對許多台灣讀者只是陌生的名字;但從她長成一名成熟女子的那天開始,她的生命已形同台灣文學的巨人;儘管多數人對她一無所知。

大時代的動亂史,一名女子誕生。聶華苓與林徽因、齊邦媛等出身世家女子不同,父親不過是民國年代早逝的貴州貧窮行政專員。一九四八年中央大學畢業,首度發表諷刺性散文〈變形蟲〉;一九四九年她和一大批不知所以的人一起逃難至台灣。不過二十五年歲的女子,當時便加入《自由中國》出任文藝主編。「自由主義的理想」是中國的一座聖山,在朝聖的人群中,聶華苓是一位不空談的知識女青年;她捲起袖子,與雷震、殷海光等人共事,看著他們發表〈反攻無望論〉,盯著《自由中國》被封刊,望著雷震被逮捕。聶華苓始終沒有離開,從二十五歲到三十六歲,她雖未站在抗爭第一線,卻目睹「理想」的《自由中國》被出賣。「俠」字橫亙一生,當眾人捧著胡適當大儒時,二○○四年她出版自傳體《三生三世》,對胡適於雷震事件中懦弱退卻,堅持記錄於史。

聶華苓將自己的人生分為三生三世,一生一世在大陸,一生一世在台灣,一生一世於美國愛荷華。三十八歲她巧遇一生的愛人Paul Engle,這是聶華苓的第二場婚禮,卻是人生惟一的摯愛。《三生三世》紀錄片中,描述詩人Paul初見聶華苓即被她「美麗的個性怔住了。」兩人第一回合獨處散步,保羅向星星許願,那個願望是可以一再一再地看到她(Again,Again and Again)。

這場至死不渝的愛情綿織得如此動人,不因初始邂逅如此浪漫,而是兩人共同擁抱了世間無私的大愛。聶華苓移居美國後與丈夫共同經營「愛荷華工作坊」,推動國際寫作計畫。此計畫共邀請一千二百多位國際作家,包含八十名華人;其中白先勇、楊逵、王拓、林懷民、蔣勳、向陽、張大春、丁玲、莫言…,都是寫作計畫的成員。蔣勳回憶愛荷華經驗,不只打開個人視野;更記得當年聶華苓同時邀請一位印尼作家,蔣勳以成見問他:「為何印尼要排華?」那位印尼作家大哭,質問蔣勳「你知道你們華人在印尼做了什麼嗎?」聶華苓有時會刻意邀請以色列及巴勒斯坦作家同一年參與寫作計畫,讓每一個社會的知識良心,學習別人的眼睛,理解世界。世人知曉聶華苓已夠少,知道的也只定位於「當代中國文學之母」;但她們夫妻遠遠超越左右、現代與鄉土、大陸與台灣…,她們不參與論戰,只擁抱文學的良心。

聶一生摯愛一九九一年心臟病發過世,當時她們正於旅途中轉機前往波蘭。保羅死於芝加哥機場,那段路途主要為了波蘭團結工聯執政後頒獎給她們夫婦,感謝波蘭暴政時聶華苓對異議作家的支持。

其實聶華苓本人也是一位卓越的作家,她的作品〈桑青與桃紅〉曾獲「美國書卷獎」,從年輕寫到老,寫顛沛,寫人性的分裂,寫問「中國人,你到底犯了什麼罪?」年輕的桑青到了結尾成了桃紅,一個異鄉遊蕩的狂人。聶自言:「我不僅寫一個人的分裂,也寫著中國受難的分裂…。」她作品下的主角沒有歸宿,因為歸宿對漂泊的中國人,是場奢望。

以聶華苓的傳奇俠義及才情人脈,她大可把多數的資源留給自己,成為兩岸或世界的文學明星。她沒有這麼做,相反地,她把愛及資源分給所有她珍惜的文人,她不需要光環;因為她心中的俠義才情早已使她成為一名不在乎虛名的巨人。

我喜歡《三生三世聶華苓》紀錄片的英文名稱「One Tree Three Lives」,她是一棵挺立筆直的樹;當喧囂的人都走後,歷史該留下、也會留下她的名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