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60年代詩人 北高論新詩

陳玲芳 |2013.01.01
1616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由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文訊》雜誌等合辦的「兩岸一九六○詩人高峰論壇」,昨天在國北大登場,台北教育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顏國明、佛光山出版社代理社長永芸法師、台灣文學館館長李瑞騰、《文訊》總編輯封德屏等人出席,昨天也推出由顏艾琳、潘洗塵主編《生於六○年代兩岸詩選》,堪稱兩岸詩壇跨年大事。主辦單位表示,四日將於高雄佛光山寺舉行「詩心與禪境」兩岸詩人座談暨朗誦會。

台灣詩人顏艾琳與中國哈爾濱詩人潘洗塵策畫的「兩岸一九六○詩人高峰論壇」,由任教於國北教的詩人孟樊、大陸詩人樹才擔任主持人,代表大陸的桑克、唐曉渡、林莽、潘維、路也、伊沙等詩人,與楊宗翰、陳皓、方群、洪淑苓、鴻鴻、陳謙等台灣詩人一起探討「承先啟後的六○年代,兩岸詩風是否有著明顯的不同與影響」。

生於一九六○年代的詩人,正是兩岸文壇的中壯一代,也是兩岸政、經發展上,有明顯差異的世代。昨日這場「生於六○年代」的兩岸新詩新年峰會,兩岸詩人透過作品與對談,交會出心靈深處的火花。

「早在二十年前,我和顏艾琳的詩作都曾被收錄於湖南文藝出版的《青春詩曆》,當初即對台灣詩人作品留下深刻印象。」潘洗塵表示,他與顏艾琳去年初在雲南大理舉行的「天問—第六屆兩岸新詩新年峰會」中初次相遇,促成此次舉辦機緣。一九六三年在大陸出生的他,很羨慕台灣詩人不似他們,必須費力擺脫上一代「朦朧派」的影子,能自由、原創地開創個人的詩風。

一九六八年出生的顏艾琳強調,文革時,許多詩人離鄉背井、棄文從商,如今經商成功後,以「歸來派」之姿重回詩壇,並回憶當年走過的文學理想。相較下,台灣生於六○年代、俗稱「五年級生」的詩人,當年一起參加文藝營,在文學傳統「承上啟下」的角色更為鮮明。如今兩岸交流頻繁,她樂觀指出,台灣詩風對大陸年輕人有著強大的吸引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