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角落.尋古意】雄鎮北門

文與圖/吳清和 |2012.12.26
1990觀看次
字級

古城門「雄鎮北門」,位於高雄哨船頭往西子灣中山大學的馬路邊小山丘上,是高雄市發祥地旗後的鎮北門戶,也是清代從旗後往鳳山舊城的交通要衝。幸好中華民國在民國七十一年制定「文化資產保存法」,這才救了「雄鎮北門」這座古城門。

詩人向陽曾以「百年前戍衛的戎馬」、「窺防敵人的入侵」等字眼,來形容「雄鎮北門」這座古城門,但這座古城門在民國七十年斷裂後,可能是當時的高雄市政府正逢市長交接期間乏人管理,居然馬馬虎虎以水泥補強,導致整個外觀大為走形,變成不符合中華民國古蹟維修法,經隔年制定的「文化資產保存法」搶救,原定是一級古蹟被降為三級古蹟,雖遭降級,卻也讓「雄鎮北門」這座古城門得以保存部分風貌至今。

原本的紅磚砌築和略為斑駁卻不失勁道的「雄鎮北門」字樣,是這座古城門僅遺的懷舊,但這座城門如何「雄鎮」,還真有好幾段可歌可泣的歷史。

最早的傳說是鄭成功之子鄭經在永曆三十五年(一六八一年)建於哨船頭信號山麓,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年)的《澎湖台灣紀略》曾提到「打狗山寇置砲於此」,打狗即今的高雄,山寇是指鄭經,置砲是港口的防禦工事,既是防禦工事便有城門守護,記載中的城門是門洞高一丈二尺(約三公尺八十四公分),寬二丈二尺(約七公尺二十四公分),厚四尺(約一公尺六十八公分)。門上有五個雉堞,有窺孔,供瞭望戌守之用。

另一說是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發生牡丹社事件,清廷命沈葆禎來台辦理海防事務,於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年)興建,隔年完工。

一八九五年台灣初割讓日本後,歷史記載此處發生激烈的抗日事件,而且是「激烈砲戰」,可惜昔日的大砲在日軍登陸後便被拆除,只留下弧形砲座、砲台城門及牆垣。

(本系列結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