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角落.尋古意】澎湖四眼井

文與圖/吳清和 |2012.08.22
1954觀看次
字級
澎湖馬公中央街上四百年歷史的四眼井一旁,立有一碑記載四眼井挖鑿的緣起。

遊離島澎湖,必定要逛素有澎湖第一街之稱的「中央街」,這條澎湖最早形成的老屋古街有四百年左右的歷史。經澎湖縣中央街居民極力爭取,澎湖縣政府於民國九十二年(西元二○○三年)在專業人士的規畫設計後,現今的面貌是古蹟展現於傳統商圈裡,成了深具文化資源及觀光產業價值的古街市。

而中央街北端四十號古厝前,有一口歷史悠久的古井——「四眼井」,更是遊中央街必定佇足之觀光景點。由於極具歷史價值,民國七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四眼井」被列為國定三級古蹟。

「四眼井」井深三公尺,井內徑寬一‧四公尺,因為太寬,為挑水安全和同時讓更多人可以汲水,遂在井上覆蓋大石板,並鑿了四個圓形汲水孔,「四眼井」因而得名。

四眼井終年有泉水湧出,遇到乾旱不雨也不會乾涸,數百年未曾聽聞中央街居民傳出四眼井停水之說。

四眼井何時開鑿?並無詳細歷史記錄,但在民國六十八年初勒石立簡的文字如此記載:「此井之開鑿,年代不詳,但以中央街為澎湖最早之舊街,如以天后宮之創建時期為萬曆二十年(一五九二年)推判,在此以前附近應已有人居住,人生不可一日無水,信仰中心尚在其次,故此井之開鑿,似應比天后宮創建為早,年代相當久遠。」人類自古以來都是依水而居,但是井的出現,使古人逐漸擺脫了對地表水的依賴和受制約束。

明朝徐光啟《農政全書》如此解釋:「井,池穴出水地也」。既然井能出水,使得遠離河流的地方也會有人類定居成聚落,不少先民從沿河(湖)而居改為依井而居。澎湖中央街歷史長久,便因四眼井提供數百年以來的使用水無虞之故。

可是四眼井原本清涼的水質,因為有了自來水設施之後,加上先後發生過幾次四眼井被汙染,傳出附近有魚群暴斃的事件後,當地居民這幾年已經不再飲用四眼井的水,儘管如此,四眼井仍是所有遊客到澎湖必遊之觀光景點。

更何況四眼井旁的乾益堂藥膳蛋,好吃到不行,到澎湖豈能不遊此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