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經驗 你我他

周慧珠 |2011.11.13
715觀看次
字級

中華民國創建一世紀,琳瑯滿目的慶祝活動,熱鬧之後會留下甚麼?

國立歷史博館以歷史發展和文化脈絡出發,藉著大眾的生命記憶,展現屬於「我們」的百年故事;整個展場的環境當成是一個劇場,以空間敘事的方式提供民眾不同以往的參觀體驗。

百年來經歷戰亂、遷徙,走過動盪、融合,有承傳自中原的傳統歷史文化,也有流動遷徙後在地化的特質,鎔鑄成現今「我們」的多元樣貌。史博館回歸本體,從館藏文物、常民情感與經驗出發,重新思索「我們是誰?」。

整個展覽透過「根源」、「足跡」、「共生」、「記憶」四個主題概念規畫,呈現百年來生活中遷動的歷史,以傳承和流變訴說共同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我們」的故事。

最後以「家常」經驗做為展覽的結尾,用家和家人來凝聚力量,引領我們邁向下一個百年的開端。



1)根源——我是誰

除了與生俱來的性別、姓名符號,每個人在世間所扮演的角色、身分,都只是層層附加上去的外衣,由於眾多的因緣、資源的聚合,而形塑了眼前「多元」的「我」和「我們這個社會」。

展覽場內播放著個人穿脫身上衣物的影像,象徵褪去個人附加的外在符碼,由坦然面對一個赤裸的的軀體,探索自我、與自我對話,重新認識「我是誰」。



2)足跡——演化



因地殼壓擠而突起的秀麗山脈,是台灣的最大特色。以山脈影像做為意象表達,加上兩個文化和產業故事的上演,同時呈現從傳統到創新的人文地景。

文化是歷史演進的足跡,創新發想來自於傳統的養分供給,從傳承泰雅文化的野桐工坊,以及祖傳三代的永進木器廠故事,走向過去、走出未來,可以看到遷徙之路發展的足跡。

3)共生——有鄰不孤



共生長廊呈現的是攝影家曾敏雄的〈台灣頭〉經典人物,以及〈平凡人的號角〉系列作品,這些都是你我身旁熟悉的臉孔,如聖嚴法師、雕刻家朱銘、運動員紀政等,一一代表著漫長時代中每一個階段性的體現。

同時,史博館更將難得現身的經典館藏,包括廖繼春的〈三葉莊〉、楊三郎的〈老屋〉、李澤藩的〈台北龍山寺〉,以及藍蔭鼎、蔡蔭棠等台灣代表性畫家的畫作精銳展出。

畫家、攝影家筆下、鏡頭下的土地、人物、巿景、鄉情,有意無意地記錄了這塊土地上的生活痕跡,沿著展品細讀,透過眾生容顏,映照時代的樣貌,看盡台灣社會數十年的風光。



4)記憶—— 禍福相倚



共同的記憶來自生活經驗的「變」與「不變」,來自生命軌跡的「常」與「非常」。透過展示影像的跨越時空並置,每一次的災難與每一場的節慶,構築了我們的記憶,這當中滿滿的是曾經的彼此扶持與祝福,是「我們」一同走下去的動力。

展示影像跨越時空,有民國四十、五十年代的豪雨成災的颱風、嘉南地區白河震災,有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震災、二○○九年的莫拉克風災;有民國四十至六十年代的廟會、大拜拜、北港媽祖出巡景象,也有民國一百年的大甲媽祖繞境進香。

災難與節慶構築的記憶,是再次的提醒,人生,是人與人之間的禍福相倚,不是孤單的「我」,而是「我們」啊!

5)家常——倫理體溫



「家」是每個人最直接的身心依歸。一個家常的畫面,往往烙印著深深的親情、記憶和故事。

配合《我們》特展,史博館舉辦「我們的全家福」照片徵集活動,邀請大家共同參與、分享,一同書寫〈我們這一家〉;在展場裡,遇見了提供照片的一家子,圍觀所提供的照片,在這同時,參觀者可以深深體認到的「家」的濃郁馨香溫度,「家」的倫常清芬。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